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面前的這套戲劇與影視藝術書系,出自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的一群老師,是他們耕耘於戲劇與影視領域的一次結集、一次亮相。縱觀這套書系,顯示出如下幾個較為突出的特質: 一是作者隊伍趨年輕,大多數為“80後”或接近“80後”的新銳,如黃鐘軍、余韜、胡斌、李勇強等;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南京大學等的學源結構,提供給他們紮實的專業基礎、深厚的學術功底。而他們因為年輕“不安分”而向全國以至世界各地“主動出擊”,或參加各種戲劇影視會議而發聲,或發起“映畫臺灣”之類的公眾號而追新,如此等等,從而將影響盡可能輻射開去。這些“可畏之後生”思維活躍而敏銳,思想前衛而鮮活,易於並敏於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方法,相應的學術研究具有較充分的新穎度、敏銳度,煥發著勃勃生機。 二是內容涉及面廣,戲劇電視電影網路攝影全覆蓋。胡斌的《近現代江南昆曲教育》致力於昆曲這一戲劇門類的研究,全面把握近現代專業昆曲教育的整體面貌,系統梳理近百年的昆曲教育歷程,進而對昆劇傳習所、戲曲學校昆曲班和昆曲院團學館三大部分的昆曲教育模式進行重點探析,總結出的教學實踐經驗和人才培養規律為當代和未來的昆曲教育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參考和借鑒。 李勇強的《螢屏之戲:中國戲劇與電視劇改編研究》則將戲劇與電視劇打通,重點考察戲劇與電視劇的改編實踐及互動發展,把握電視劇改編舞臺作品的具體時代特徵、審美思潮,總結改編實踐存在的諸種問題及成功經驗,並由此對中國戲劇與中國電視劇兩者在全球化思潮背景中的互動發展、提升文化競爭力提供參考策略。 陳愛國的《電視劇類型模式拓展》著力於電視劇的類型研究,全面、客觀而科學地重新梳理各種類型電視劇的概念,按照總類型與亞類型的梯級結構,對所有流行的電視劇類型進行一次“大劃分”,建立起一個類型體系結構,並結合電視劇演變歷程的實踐經驗,探究各種類型劇的類型模式。 黃寶富的《鏡像的視野:自媒體、藝術電影與詮釋》,集中探討藝術電影,將那些因為文化的隔閡、審美的距離或資源的缺乏,而被遮蔽、被掩埋在商業化、娛樂化的喧囂之中的藝術電影點亮。 余韜的《馮小剛電影——作者、文本與社會》則聚焦馮小剛這一個案,進一步聚焦馮小剛電影在中國社會發展和觀眾觀影需求的互動與對話領域,及其在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社會變遷中所承載的“文化標本”性功能。 黃鐘軍的《凝視與反凝視——影視評論的三個向度》敏銳捕捉熱映的電影、熱播的電視節目、電視劇,予以及時點評,並對娛樂生態發表自己獨到的看法。 林友桂的《攝影論道》以對平面攝影作品及紀錄片作品的剖析,探討現代化的攝影手段是基於什麼來建構光影世界的,由此把握對於人生和影像關係的思考。 鄒賢堯的《繽紛舞者: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主體性建構》則試圖對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主體性問題,做相對集中地、專題式地、中觀及微觀地探討。
網路媒體評論 《重返20歲》:文化全球化下的蛋 《我在故宮修文物》:成也電視,敗也電視 《八月》:寫給父親的散文詩 《“吃吃”的愛》:我對《康熙來了》的迷思,終於得到了消解 《臺北物語》:這部臺灣大爛片,承包了我這一年的笑點 《搭錯車》:我哭著從頭到尾唱完了這部臺灣老片 《雨中曲》:我考察了一個被眾人所遺忘的電影時代 《維多利亞壹號》:這部電影戳破了樓市的現實 《請回答1988》:我的前半生最愛的電視劇 《延禧攻略》:它符合的正是我們這個快節奏而憋屈的時代 《如懿傳》:宮鬥劇的流行,折射出的是中國人的生存焦慮 《中國好聲音》:能否成為一檔長壽節目? 《中國新歌聲》:去“Talpa化”的新節目成了一檔四不像 《生活相對論》:是否為星素結合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鬢邊不是海棠紅》:誰先愛上他的? 傳統媒體評論 《雞排英雄》:在地精神與商業電影的“合謀” 《無人駕駛》:又一串愛情麻辣燙? 《共青城》:留守的意義 《戰狼》:國家戰略與民族認同的視聽傳達 《夏洛特煩惱》:一鍋專治中年危機的心靈雞湯 《山河故人》:鄉關何處? 《美人魚》:作為IP的周星馳與文化懷舊 《王哥柳哥游臺灣》:在笑聲中“看見臺灣” 《八月》:90年代的文化記憶 《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個關於權欲的“鐵屋子”寓言 《再見瓦城》:消費視域下的多重身份焦慮 《大佛普拉斯》:凝視與反凝視的矛盾書寫 《我不是藥神》:有弧光的人物 《李春天的春天》:你越關注社會,社會就越關注你 《琅琊榜》:國產電視劇的新標杆 《生命中的好日子》:“後知青”時代的“中國夢”書寫 《國家寶藏》:讓國寶活起來 微信影評,別賺了快感,少了威信 原創性是好作品的標誌 《秋蟬》:曾經紅極一時的諜戰劇被誰拖了後腿? 《送我上青雲》:女性主義是一種表達,還是一個標籤? 娛評與隨筆 喜劇的憂傷 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主持人? 賈玲為什麼這樣紅? 孫楠退賽害了誰? 下一個明星真人秀,還能秀什麼? 鹿晗會是拯救中國電視真人秀的梅長蘇嗎? 康熙走了,我們如何繼續未來無聊的人生? 愛臺灣電影,是我一生堅持最久的事 保定淘碟往事 後記
黃鐘軍,常用網名黃豆豆,男,浙江衢州人。現為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青年教授,“映畫臺灣”主理人。北京師範大學電影學博士,浙江大學傳播學博士後,浙江省之江青年學者,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展映單元總監。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