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20世紀40年代的巴黎混雜著恐懼、權力、勇氣和秘密。在納粹佔領期間,萬字旗飄揚在埃菲爾鐵塔塔尖,危險充斥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與戰爭相比,“佔領”更容易造成道德困境。恐懼、恥辱、憤怒、可怕的無力感、強烈的想要做點什麼的衝動、仇恨交織著的自利本能複雜到令人頭疼,更不用說那些愛情故事,人們很難做出簡單直接的反應。 如塞巴所言:“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猶如泥濘,這也是為什麼眾多作家和歷史學家對1939-1949年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原因,尤其是通過女性的視角來身世這段歷史。把萬花筒轉向一邊,我們看見被戰爭毀滅的女人;轉向另一邊,可以看到那些由此找到生命意義和成就感的女人。”
序:巴黎女人 第一部 戰爭 第一章 1939:戰爭邊緣的巴黎 第二章 1940:棄城而逃 第三章 1941:巴黎在分裂 第四章 1942:巴黎慘遭蹂躪 第五章 1943:巴黎在顫抖 第六章 1944(1—6月):巴黎在等待 第二部 解放 第七章 1944(6—12月):剃光頭 第八章 1945:巴黎歸來 第九章 1946:巴黎在調整 第三部 重建 第十章 1947:巴黎換新顏 第十一章 1948—1949:巴黎美國化 結語:時期的巴黎 主要人物 致謝 引文 參考書目
安妮·塞巴(Anne Sebba) 是一名傳記作者、大學講師,也是一名記者。她已經完成了八本書,其中珍妮·邱吉爾和特蕾莎修女的兩本傳記廣受好評。她所著的沃利斯·辛普森的傳記《那個女人》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