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年輕朋友,過去四年都在海外工作,這是他最近寫給我的一封信:
「每次回臺灣心裡都很沉重。臺灣是我的家,是我愛的地方,但是回到臺灣我卻驚然發現,離開臺灣的期間,臺灣變化的速度十分的緩慢……在臺灣的新聞中,很難得可以看到國際上發生的大事。
有時候,我有一種沉重的感覺,到底是國際在邊緣化臺灣,還是我們自己選擇與國際邊緣化?
這樣的效應不只反應在政治或是社會上,更多的是,反應在經濟上、在民生上。臺灣是個寶島,處處充滿人才,但是卻在這樣一個持續內耗的狀況下,經濟每下愈況,雖然我目前才三十歲,或許年紀還輕,或許經驗還不足,或許見到的市面還不夠廣,但是這樣的狀況對於我的衝擊,絕對不小於任何一個跟我同年紀的人。」
以南韓為例,一個在亞洲金融風暴時因外債而被迫趴在地上,以自稱為「國恥」的姿態向國際貨幣基金求援的國家。現在呢?2008年韓國的每人所得已經達到一萬九千美元。另外,根據美國勞工部的資料,韓國製造業在前年的平均時薪達到美金十八元四角。
1980年代的南韓,曾與臺灣、新加坡和香港,並稱「亞洲四小龍」。臺灣過去常常把南韓當作「競爭對手」,而且在政策上常常拿來互相比較。但是南韓卻一直是把日本當對手。如今,韓國已經超越臺灣,超越日本!
南韓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其格局和投資都是以國際市場為前提;韓劇在全球許多國家播放,已經成為南韓文化輸出的窗口。線上遊戲也一樣:雖然競爭激烈,南韓在技術上領先多數新興國家,其出口預計在2011年達到20億美元。
根據2010年美國財富雜誌公布全球500大企業。南韓有14家,其中四家進入前100大,而且三星、樂高和現代汽車都已經是全球知名消費者品牌。南韓這些大企業營收合計佔其全國GDP約七成。
反觀台灣的企業,只有6家進入500大排名,其中只有華碩有發展全球性消費者品牌,這6家企業營收只占臺灣GDP五成。
國家發展需要「方向」與「執行」。韓國在這兩個方面都很強,執行力方面尤其突出:一旦政策確定,從政府各級,到民間各業,就快速執行,不拖延。可以說,「起而行」是南韓經驗的關鍵。
當然,南韓是我們最好的借鏡。其他許多後起之秀,例如中國、印度、巴西、泰國、越南等,也正展現驚人的爆發力。這本書就是要介紹引領新興國家由衰退走向富強的關鍵。未來誰會勝出?就看現在!
作者簡介
朱雲鵬
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景文技術學院校長、臺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所長、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財團法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副秘書長。
長期研究世界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消長,涵蓋的新興經濟體廣泛,包含:印度、中國大陸、巴西、泰國、越南與印尼,以及台灣和南韓。著有《金磚不只四國》、《印度崛起》等暢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