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是一本近代中國科學文化史研究的專題著作。從大眾科學的角度出發,考察清末民初“腦或精神的科學”在中國萌芽的關鍵時刻,催眠術如何塑造當時的文化氛圍。作者從 史的視角入手,研究催眠術由西方經日本傳入中國的知識流動,及其在中國社會的接受與傳播。作者認為,百年前人們對催眠術的理解與實踐,在一定程度上為之後華人社會的心理學、心理治療、精神醫學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歷史、語言、制度和知識的準備,也為考察近代中國的科學文化發展歷程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信息。
序一 複調視野下的催眠術 黃克武 序二 精神與科學的另類史 王文基 第一章 導論 一、楔子 二、什麼 “科學”?誰的 “科學”? 三、大眾科學史的視野 四、大眾科學意義下的西方催眠術 五、催眠術與近代東亞 六、全書安排 第二章 驚奇與憂懼:日常生活中的催眠術 一、電磁化身體觀的浮現 二、新式出版物中的催眠術 三、催眠術的展演 四、講習所的設立與政府的壓制 五、思想性的線索:群眾心理學和 “暗示”觀念的興起 六、經驗性的線索:犯罪事件的指證與文學的再現 七、歷史性的線索:失魂與附身的恐慌 八、小結 第三章 機構的發展:催眠學會活動中的商業、政治與科學 一、前言 二、精神療法的興起 三、催眠學會簡史 四、催眠學會的市場經營 五、催眠學會的政治操作 六、催眠函授中的 “商業交易”與 “互惠交換” 七、規範下的人與物 八、小結 第四章 心理知識的分化:催眠學會、靈學會與學院心理學 一、前言 二、催眠學會的靈學主張:“生機論”與“機械論”的思維 三、靈學領域的競爭者們 四、回到早年Psychological與Psychical的孿生關係 五、學院心理學與靈學的衝突 六、一場 《新青年》上的直接對話 七、從科玄論戰思考 “精神”與 “科學”的關係 八、小結 第五章 結論 一、譜寫近代中國科學史的複調 二、界限劃分、知識分化與自我的形塑 三、過去與未來 後記 參考文獻
張邦彥 畢業于陽明大學醫學系、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曾為台大醫院住院醫師,現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理科學史、醫療史、東亞近現代史、科學哲學、科技與社會研究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