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為何聖彼得大廣場的設計猶如一個倒置的子宮?印度將生產後的母牛的胎盤胞衣捆綁在有乳白汁液的樹上的行為有著怎樣的秘密?巴厘島人的面具下藏著的是什麼面孔?本書借用近百幅藝術作品圖像,著重對非西方當代藝術的藝術形式進行剖析和探討,回答了以上問題,並揭示出:無論藝術的樣式和形式如何,文化都是在不斷吸收、同化外來元素的同時創造著個性。 《異體》是一部藝術人類學經典著作,內容涉及古希臘神話、巴厘島儀式、印度密宗藝術品、當代行為藝術、疾病與社會想像等。書中從不同民族,不同時段的藝術創作出發,綜合人類學、藝術學、考古學等理論,探討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的文化功能和民族記憶。本書的出版為國內人類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料,也滿足了藝術愛好者和社會科學讀者對文化、古典藝術、象徵人類學的好奇。
緒論 象徵性想像 第 1 章 匿名與“所謂原始的藝術” 第 2 章 營造環境:激發記憶中的生機 第 3 章 希臘藝術與希臘人類學:解讀珀爾修斯-戈爾工神話 第 4 章 貝尼尼的人類學:通往聖彼得大廣場的鑰匙 第 5 章 文化自我:內在的陌生者 結語 人格社會理論
A.大衛·納皮爾,擔任倫敦大學醫學人類學教授,佛蒙特州明德學院藝術人類學教授,人文生態學生會董事。代表作有《當今世界人類學的生死觀》《複歸:對現代主義之後所面臨挑戰的認知》《古代世界中的面具與形而上學:人類學的視角》等。 譯者簡介: 張嘉馨,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中國社科院邊疆所助理研究員。 牛忠光,江漢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英語系副主任。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