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從哲學發展的脈絡出發,對科學心理學中的三個神話,即個體的神話、精神疾病的神話和發展的神話進行瞭解構,論述了這些神話如何從古老的哲學抽象中產生,如何與資本主義相結合而被創造、推廣和推銷給公眾。 本書作者基於他們的學術背景和長達二十多年的社會治療實踐對科學心理學有關個體、精神疾病和發展的理解進行了批判,提出了理解人類生活的文化一展演路徑。 本書對哲學史、科學發展史及心理學史進行了重新解讀,並在接續維果茨基和維特根斯坦思想的基礎上,對當代西方心理學的方法論進行了反思和批判。
導言 第一部分 哲學的故事 1 在《伊利亞特》與〈奧德賽》之間 前蘇格拉底時期 作為方法論、認識論與本體論的哲學 哲學與感知 從二元論到個性化身份 經院哲學:前現代時期的故事 科學的故事 特殊性和同一性的邏輯學 2 經驗之頌:現代哲學、心理學與邏輯學 從康得到馬克思:從充斥哲學性思考的現代主義到白手起家的後現代主義 科學為形式化和普遍化所做的努力 相對論、量子與測不准原理 關係邏輯還是功能邏輯? 早期維特根斯坦與語言哲學 曇花一現的邏輯實證主義 後期維特根斯坦 第二部分 心理學的那些人們未曾聽聞的故事:狀態與心靈 3 新的本體論與心理學的神話 我們身在何處? 新的本體論 知識霸權 為方法瘋狂 4 心理學與個體 孤島上的個體 批判:社會處境中的個體 拋售個體差異 整合心理學範式 5 心理學的熱賣商品:精神疾病與心理健康 規訓異常 優生學運動 神經症的流行——原因、康復與預防 建構顧客 重訪心理學 分類、詮釋與 解釋之迷思 6 心理學與人類發展:理想(主義者)的結合 進化的必要 發展心理學與兒童的建構 自我建構的發展 康得的傳統:知識的心理學化 佛洛德的後輩: “自我”的智力化 自我建構的消解 第三部分 方法的實踐:非科學的心理學的全新認識論 7 非詮釋性社群及其臨床實踐 非詮釋性社群 發展的社群 一種治療社群 哲學社群 展演社群 社會治療 8 維果茨基、維特根斯坦以及對人類生活的文化理解 維特根斯坦 維果茨基 文化卻非認知取徑 關於心理詞彙的不同觀點 展演診斷 生活形式與異化形式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弗雷德•紐曼 (Fred Newman,1935-2011)哲學博士、心理治療師、馬克思主義者。1935年出生於紐約市布朗克斯區,在工人階級的社區中長大。他曾參軍服役,1962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分析哲學與數學基礎的博士學位,受哲學家唐納德•大衛森的影響頗深。畢業後於1960年代在紐約城市學院、諾克斯學院等多所大學任教,後與本書的另一作者洛伊絲•霍爾茨曼於1979年共同創立了紐約社會治療研究所(現為東區團體和短期心理治療研究所),實踐社會治療的理念。同時,他還是紐約市實驗性劇院卡斯蒂略劇院以及在美國青年群體中有著廣泛影響力的全明星才藝表演網路的創辦者。 洛伊絲·霍爾茲曼Lois Holzman 發展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她與紐曼一起發展出社會治療學派,並共同創立了作為社會治療的國際教育、培訓和研究中心的東區團體和短期心理治療研究所。她于1977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發展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博士學位,師從深受維果茨基影響的學者邁克爾·科爾,後在洛克菲勒大學比較人類認知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霍爾茲曼曾在紐約州立大學帝國州立學院任教,是研究維果茨基的專家。她將維果茨基的研究應用于心理治療的實踐,探討人的教育和發展,與紐曼一起推動了社會治療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發展。霍爾茲曼出版了多本著作和學術論文,被認為是社會治療的主要實踐者。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