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是作者創作的丘赫爾別凱、格利鮑耶陀夫和普希金的“傳記體三部曲”中的蕞后一部,但實際上這三部著作也可以各自獨立成篇。《普希金》(D1卷,1935;第2卷,1936-37;第3卷,1943年死後出版,未完,蕞後幾章系創作筆記和素材),可以稱為特尼亞諾夫小說創作的 之作。特尼亞諾夫在此書中豐富了普希金研究中許多重要的事實、細節和關節點,並且對其創作遺產做出了獨特而又深刻的闡釋。與此同時,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也注重吸取了許多蘇聯文藝學界的普希金研究成果。特尼亞諾夫在這部著作中表現了他獨異於他人的普希金創作之路觀念:力圖驅散普希金註釋家們圍繞這位偉大詩人的名字而製造的“花飾”和“傳奇”,而寫出一個“活人”普希金,而非所謂“生活中的普希金”。 “這本書不是傳記”,特尼亞諾夫在為本書寫的序言草稿(現存檔案)中說。“讀者如果在書中尋找對於事實的 描寫,準確的時間順序,對科學文獻的準確轉述的話,將會是徒勞的。這不是小說家該乾的,而是普希金學家的責任。小說中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常常被猜想所取代,而且是自由地取代,自由小說家自古以來就在充分利用這一古老的權力。這部小說無法替代科學傳記,而真正的科學傳記也是無法替代的。我想在這本書中接近於有關往昔的藝術真實,揭示這種真實永遠都是歷史小說家的目的。”流傳下來的還有一句涉及《普希金》的構思的一句話:“我這本書不是按照‘小說化傳記’寫的,像史詩類作品從民族詩人的出生、發展和死亡一路寫下來。我在小說中並未把主人公的生平和創作分隔開來,也沒有把主人公的創作與其 的歷史分割開來。”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