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16227589 |
定价 |
RMB56.00 |
售价 |
RM61.60 |
优惠价 |
RM46.20 * (-25%)
|
作者 |
閻天
|
出版社 |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51 页. 19.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探討勞動法與勞動政策之間的辯證關係,提出“法律的盡頭是政策”這一基本命題,主張勞動法與勞動政策的關係應當綜合運用多種理論資源、以古今中外的經驗為參照、放在實踐前沿的場景之下加以解析。本書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證:第一個角度是“理論與工具”,運用規制研究和比例原則來解析勞動法律與政策的關係;第二個角度是“歷史與比較”,以古今中外的經驗為參照系來解析勞動法律與政策的關係;第三個角度是“場景與節點”,在新業態用工和數字化職場的語境下解析勞動法律與政策的關係。每個角度三章,全書共九章,另有緒論、參考文獻和後記等。本書探討勞動法與勞動政策之間的辯證關係,提出“法律的盡頭是政策”這一基本命題,主張勞動法與勞動政策的關係應當綜合運用多種理論資源、以古今中外的經驗為參照、放在實踐前沿的場景之下加以解析。
本書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證:第一個角度是“理論與工具”,運用規制研究和比例原則來解析勞動法律與政策的關係;第二個角度是“歷史與比較”,以古今中外的經驗為參照系來解析勞動法律與政策的關係;第三個角度是“場景與節點”,在新業態用工和數字化職場的語境下解析勞動法律與政策的關係。每個角度三章,全書共九章,另有緒論、參考文獻和後記等。
閻天,北京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學—耶魯大學法律與政策改革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學士、法學碩士暨博士后研究人員、耶魯大學法學碩士(LL.M)暨法學博士(J.S.D)。研究勞動法、行政法,有專著及譯著數種,以中、英、韓文發表論文多篇。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緒論 法律的盡頭是政策/
上編 理論與工具/
第一章 規制研究的可適用性:以集體勞動關係法學為例/
第二章 比例原則的應用(Ⅰ):勞動規章法律定性方案的選擇/
第三章 比例原則的應用(Ⅱ):法定在職競業限制義務的存廢/
中編 歷史與比較/
第四章 中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勞動法內涵/
第五章 美國勞動法制的三次調整與啟示/
第六章 美國工會的當下困境與歷史溯源/
下編 場景與節點/
第七章 平臺用工規制的歷史邏輯/
第八章 平臺用工規制的個案解析/
第九章 女性就業中的演算法歧視/
徵引文獻/
後記/
|
|
|
|
|
|
|
|
|
|
|
|
|
|
|
閻天,北京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學—耶魯大學法律與政策改革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學士、法學碩士暨博士後研究人員、耶魯大學法學碩士(LL.M)暨法學博士(J.S.D)。研究勞動法、行政法,有專著及譯著數種,以中、英、韓文發表論文多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