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我們生活在科技世界,當我們為科技的便利和不便誇獎或者抱怨的時候,當我們談論智慧手機、電視和電腦的時候,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我們由猿人進化到智人,學會使用工具,利用工具開拓視野,改造生活,認識世界。然而,技術僅僅意味著一種工具嗎?不,它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重要,它是我們自身存在意義的一種映射,是我們存在於世間的注腳,並且燭照了人類文明演化的歷史。 這本書不是列舉某些具體科技的作用,而是試圖通過鮮明的案例研究,來展示技術之于人類的意義,或者說其對我們身體和認知的影響。本書融合了認知科學、認知考古學、美學、技術哲學、生物學等學科,多角度分析科技和人類之間的相互塑造和影響,試圖理清科技與人類關係的發展歷程、重大脈絡,漂亮地回答了“我們與技術之間的關係是如何構建的”。科學技術並不是最近出現的,不是全球化世界專有的,技術從最開始就與我們人類密切相關。我們觀照科學技術的緣起、現狀和未來,就是觀照人類進化的歷程、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
前言 第一章 科技就是我們 技藝、技術、媒介化和其他標籤 認知主體 生物學家的必要性 事物的重要性 研究的範式與時間性 本書概述 第二章 人類的二次進化 一無所長但非一無所知的動物 技術美學 生態媒介 延伸和縮減 VS 外化與內化 兩個考古學 亞穩態或關係 第三章 4E 認知下的科技 4E 認知 生成認知 我們需要幾個 E ? 工具、假體、橡膠手和背心 所需要的時間 關係、回饋、亞穩態 第四章 岩畫、圖像與自我感知 視覺的圖像 舊石器時代的畫家 第五章 科技“魔鏡”照出“我是誰” 雙重的起源 弗美爾內化了開普勒? 技術影像 1:我是誰? 第六章 所見即真實 技術影像 2:我在哪裡? 影像—環境與馬里奧 第七章 電子技術成癮時代 受到攻擊的主體 不協調的猴子 青蛙與生化電子人 致謝
[意]弗朗切斯科·帕里西 認知科學博士,墨西拿大學副教授。研究領域主要有認知的生成和體現理論、媒體理論、攝影哲學。採用基於跨學科方法的認知主義視角,研究技術和經驗之間的關係,曾獲2009年科迪斯可認知研究獎。已出版多部相關著作,並著有多篇有關科學認知的文章。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