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VII 前言
XI 推薦序 為什麼一定要學習自體心理學
第一章
自體心理學及其發展
004 自體心理學在精神分析中的位置是什麼
006 精神分析有哪些學派
009 科胡特生平及臨床工作
016 自體心理學的幾個分支學派
第二章
自體心理學的重點概念:共情―內省
023 科胡特對精神分析臨床的貢獻:精神現實與體驗過程
026 共情是什麼
028 科胡特關於共情的爭議
031 共情—內省―― 收集資料的方式
031 共情:心理功能的發展
033 共情—內省:以攻擊形式為例
第三章
自體和自體客體
041 自體感和自體的意義
048 自體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意義
050 自體客體
052 自體客體經驗和情感性共鳴
057 蛻變性內化
第四章
人格發展及病理
064 虛弱的自體
067 三極自體與人的困擾
077 共鳴、曲解、無回應、覆蓋的不同病理過程
078 分裂的形成:潛抑
079 水準分裂和垂直分裂
第五章
人格水準評估
087 神經症水準
089 自戀疾患水準
095 精神病性水準
098 人格評估的意義
102 自體心理學、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理論人格評估的差異
第六章
移情評估與個案概念化
107 什麼是移情
109 移情的形成
112 自體客體移情
115 自體客體移情出現的三重臨床意義
116 自體客體移情的評估及理解
第七章
自體心理學臨床工作:鏡映移情
126 誇大自體及鏡映移情
127 鏡映移情的臨床呈現
129 鏡映移情的回應方式
第八章
自體心理學臨床工作:理想化移情
143 理想化父母雙親影像與理想化移情
148 額外的理想化移情
151 理想化移情的回應方式
第九章
自體心理學臨床工作:密友移情
157 密友自體與密友移情
158 密友移情的臨床表現
160 密友移情的回應方式
第十章
自體心理學臨床工作:技術的層次
173 多層面工作
175 詮釋的三重臨床意義
178 動力學詮釋
180 起源學詮釋
183 前緣詮釋和後緣詮釋
185 硬框架
187 自體客體關係的重建
第十一章
主體間性精神分析
191 史托羅樓與主體間性精神分析的出現
192 科胡特:主體間性的萌芽
202 臨床匹配的多樣性
第十二章
關係性精神分析:複雜性理論
213 複雜性理論
216 吸引子原則
220 臨床系統的雙向性
223 真實關係的相遇
225 精神分析的自我調整和初始化態度
228 附錄 自體心理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253 參與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