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社會精英的後代上“好大學”的幾率是否遠高於貧困甚至普通家庭的孩子,是觀察社會階層固化現象的重要指征之一。 日本社會的貧困率在經合組織各國中位居第二,僅次於美國。 日本兒童的貧困率也逐漸上升,2000年已達到14%。 擺脫了貧困後,“貧困”是指一種生活水準—即使存在社會差距,任何人的生活也都不應該低於這一水準。 作者認為,社會不應該容許“貧困”的存在。 “不應該容許”是一種價值判斷。很多人認為,“所有的孩子,只要本人有願望、有能力,就應該享有接受大學教育的權利”,可也許有人不這麼想。因此,“貧困”的定義,就是“怎樣看待社會應有的樣態”這樣一種價值判斷。 本書討論的是在“不應該容許”的生活水準下生活的兒童的事情。 本書研究了相關的重要領域:家庭、“學歷社會”、“兒童的必需品”和社會政策,等等。 書中使用了不少專業術語和統計描述,因為“沒有感情”的數字拒絕廉價的同情和浮華的表態,能說明問題。 本書出版後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自2008年出版後,至2018年已經加印23次。它以豐富的資料為基礎,較為客觀系統地介紹了日本“兒童的貧困”的現狀,並對原因做了清晰的分析,可以和《兒童的貧困Ⅱ》參照閱讀,以對日本兒童貧困問題的來龍去脈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有系統的瞭解。 此書是為一般讀者撰寫的,因此通俗易懂,便於閱讀。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