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這是一本關注過度保護的養育指南,它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富裕時代孩子的壓力,父母的焦慮等問題,指出了當代富裕家庭面臨的挑戰。 本書認為拜金文化、對孩子成就的過分要求,過多的物質給予和過度保護,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依賴、沮喪並且會在無形中剝奪孩子的內在成長機會。 作者分析2~17歲孩子身心發展的整個過程、父母在各階段的教養策略,讓父母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成長並告訴父母要關注當下,檢視自己的教養行為,走出教養的誤區。
第一部分 為什麼生活更好了,孩子卻不快樂? 第一章 生活富足的孩子內心或許更貧乏 為什麼物質豐裕的孩子會覺得如此空虛? 我們太關注孩子“做什麼”,忘了孩子“是什麼” 第二章 為什麼孩子總是很苦惱? 請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青春期的叛逆,長大不就沒事了嗎? 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不是一定會獲得所有需要的説明嗎?過度關心帶來的壓力 為何父母的關心總是不夠? 第三章 為何金錢買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 金錢無法讓我們更快樂 豐沛的物質如何妨礙孩子的情緒發展? 拜金主義,帶給孩子錯誤的價值觀 搞不定孩子就利用物質來解決? 拜金下的競爭很危險? 孩子的內心傷口是無法靠錢來治癒的 收買孩子,只會加深孩子的貪念 內在的激勵,才是促使孩子發展興趣、能力的推動力 第二部分 富裕文化如何阻礙孩子的自我發展? 第四章 什麼是健康的“自我”?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夠“擁有”自己的生活 學習放鬆、適時放手,才能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能夠控制他們的衝動 培養有“同理心”的孩子,對人慷慨又充滿愛心給孩子一個可以喘息、冷靜下來的“內在家園” 讓孩子保有安全的空間來發展自己的興趣 讓孩子知道什麼真的重要以及什麼無所謂 第五章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教養策略 二到四歲,神奇的年齡 五到七歲,宇宙的主宰 八到十一歲,我做得怎麼樣? 十二到十四歲,我的孩子怎麼了? 十五到十七歲,塑造“真實的我“ 第三部分 認識教養的關鍵與重點 第六章 懂得親情交流才是教養的關鍵 認識你的教養形態 以溫情保障情緒的發展 為何誇讚有時起了反作用? 避免由批評和抗拒造成的傷害 第七章 紀律和控制扮演“黑臉”的狠角色 技巧 1 堅定而清楚地闡明你的權威 技巧 2 掌握孩子的行蹤 技巧 3 適當約束,讓孩子知道你說到做到 技巧 4 保有彈性,知道何時該讓步 技巧 5 從孩子小時候就樹立規範 技巧 6 厘清“掌握情況”與“掌控”之間的差異 第四部分 為什麼你必須比孩子更早獨立? 第八章 理性面對文化和社會中的挑戰 選擇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不人云亦云 要求孩子對自己負責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過分要求完美,可能會帶來更大失敗 和孩子一起克服對物質生活過分渴求的欲望讓自己免受暴力的欺淩 離婚的威脅和可能失婚的形態 薩曼莎的故事:在黑暗中摸索 第九章 除了缺的,什麼都不缺的富媽媽 認清“做個好媽媽”的壓力 正視我們的教養問題 別害怕流露自己的脆弱 面對憂鬱的心情 父母也要照顧和結交朋友 已婚婦女工作與否的利弊得失重視自己的成長和發展
瑪德琳·萊文,美國專業臨床心理醫師、親子教育專家,從事兒童教育研究和心理諮詢長達30多年,多年來一直是美國各地從學前班到高中、公立和私立學校的顧問。她的教育專著《教好你的孩子》榮登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長達20周之久。 瑪德琳·萊文博士認為優渥的家庭環境並不能確保孩子擁有健康的情緒、良好的成績和獨立自主的能力,父母用心的陪伴,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交流才是孩子擁有健康自我和陽光性格的基本保證。她的另外兩部著作《暴力觀察》、《非禮勿視》出版後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受到父母歡迎。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