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
|
|
Ambience Contaminated: Sensory Experiences and the Frontier of Religion |
|
|
|
|
|
|
|
|
ISBN |
9789863506003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作者 |
林瑋嬪,黃克先,齊偉先,楊秀娟,魏斌,蔡怡佳
|
出版社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
2022-05-13 |
装订 |
平裝. 部份全彩. 232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現在,我們在那裡遇見神?
現代社會中的宗教樣貌一直是令人好奇的問題。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一定可以感覺到當代宗教的樣貌似乎愈來愈複雜多變,不易以傳統的理論說明。雖然虔信的教徒仍不少,但是那種仰賴清楚制度、具體儀式以及清晰符號界定的「宗教」似乎與我們愈來愈有距離;相反的,那些無法從日常生活中明確切割出來的宗教/靈性經驗似乎更接近當代的心靈。要怎麼理解這樣的改變及其中的意涵呢?在這本書中,我們將引入「氛圍宗教」的概念來分析當代宗教中那種難以捉摸的特質。氛圍宗教是一種飄散在感官與意識空間的宗教性。它透過媒介的物質與情感的作用,創造出氛圍與我們的感官對話,在稍縱即逝的靈光中召喚我們的情感與宗教想像。本書中的五篇文章以台灣與中國為例,探討氛圍宗教如何隱藏在宗教與非宗教的邊界,透過與我們的共感共鳴,連結到更廣泛的文化/自然經驗。如此的過程不但使宗教能突破政治的控制,帶入更多的參與者,也交織出比傳統更多層次的宗教與靈性體驗。 |
|
|
|
|
|
|
|
|
|
|
|
|
|
|
目錄
編序/林瑋嬪、黃克先
作者簡介
導論 氛圍的感染/林瑋嬪、黃克先
第一部分 國家之外
第一章 國家世俗主義下的氛圍宗教:以中國大學生的靈恩基督教信仰為例/黃克先
第二部分 感官經驗、氛圍與宗教
第二章 宗教與非宗教之間:香火、香路與咖啡/齊偉先
第三章 氛圍道教:轉型中的台灣當代安龍送虎儀式/林瑋嬪、楊秀娟
第三部分 宗教或自然?
第四章 想像洞天:神仙、洞穴與地方氛圍/魏斌
第五章 「荒野教?」:自然、體驗與靈性/蔡怡佳
索引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林瑋嬪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與人類學系系主任。專長為宗教、親屬與想像。著有專書Materializing Magic Power: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Villages and Cities(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5)。該書獲得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中文改寫為《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2020)。2021年出版Island Fantasia:Imagining Subjects on the Military Frontline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另編有《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2018)。
黃克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有宗教社會學、都市底層研究、質性方法、微觀社會學,關注的研究議題包括華人社會宗教發展、政教關係、基督宗教以及都市邊緣群體。著有專書《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曾發表多篇宗教相關論文於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Social Compass、《臺灣社會學刊》、《台灣社會學》等期刊。個人學術網站:sites.google.com/view/kehsienhuang/。
齊偉先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領域為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藝術社會學與社會學理論。近年來的研究主題聚焦於台灣民間信仰的社會學分析,試圖從非西方、非基督宗教的視角,反省宗教社會學傳統中既有分析框架的侷限。並探究台灣現代社會治理環境中,民間信仰的發展與變遷。相關近作有〈雲嘉地區媽祖廟參香網絡的時空因素分析:參香群的圈域研究〉、〈台灣漢人民間神明信仰的現代性:宗教的社會鑲嵌變遷〉、〈台灣民間宗教儀式實踐中的「品味動員」:陣頭、品味社群與宗教治理〉、〈漢人民間宗教與新媒體:以臉書為媒介的宗教建構〉。
楊秀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博士生。自研究所始,長期投入道法儀式音樂和戲劇化儀式展演研究。著有〈道教正一派普度法事及其唱腔研究:以朱堃燦道長為對象〉、〈臺灣道法儀式之「演」與「譯」──以臺北與臺南為中心〉,該論文獲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10年獎助博碩士論文及國立臺灣圖書館110年度臺灣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編有《庚子年安西大醮》(2022)。
魏斌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曾就讀於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歷史學系,為文學學士、歷史學博士。曾在日本德島大學綜合科學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等訪問研究。近年主要研究領域為魏晉南北朝史、中古區域史,著有《「山中」的六朝史》(2019),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中華文史論叢》、《史語所集刊》、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等刊物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蔡怡佳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美國杜根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心理學碩士,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宗教學博士。專長為後現代視野之宗教研究以及宗教人類學。曾任教於東華大學原住民學院,現任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心理學、宗教與身體感、宗教與生態心理學、宗教與障礙研究,以及生態繪本中的靈性視野。著有《宗教心理學之人文詮釋》(2019)。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