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尹乃菁/飛碟聯播網「飛碟午餐尹乃菁時間」主持人
李鴻鈞/欣葉國際餐飲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夏惠汶/臺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 創辦人
徐仲/飲食文化研究者
張玉欣/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顧問
許心怡/「愛飯團」創辦人
程安琪/美食烹飪家
童儀展/《食力》雜誌總編輯
蔡倩玟/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 教授、飲食書作家
蘭萱/中廣「蘭萱時間」主持人
食學與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12項目標高度相關。食學是解決當今人類食問題的公共產品。
食問題是威脅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要探索整體治理。食學就是開啟整體解決人類食問題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當今世界忽視了對大眾的食教育,食學提出食者與食業者的雙元教育結構,構建了人類食教育的整體體系。
食學是全球範圍內首次對人類與食物之間存在的各種關係的系統研究,為反思和改變人類不當的食行為提供了理論武器。
食學(Shiology)是認知食物系統(Food System)的知識體系,是全面解決人類食事問題的交叉科學。
飲食是人生最應該重視的事物之一,涉及的層面寬廣複雜,這本著作面面俱到,條理化闡述相關知識領域,讓讀者能從各種角度認識飲食,相當值得細讀。
【國際推薦】 【推薦序】化解全球爭端 優先解決食問題/大成集團副董事長 韓家宸 【前言】二版前言 一版前言 《淡路島宣言》 《世界健康膳食指南》 《食事SEB秩序》 第一部 總論 導言 食學定義 食學任務 食學結構 食學三級學科 食學四級學科 食學體系 食學科學位置 食學原理 食學價值 第二部 食物生產學──從食物源頭到餐桌的認知體系 第1章 食物母體學──對食物源的認知與敬畏 1-1 食母保護學──保護食物母體不受破壞 1-2 食母修復學 ──食物母體破壞的應對 第2章 食物直獲學──野生食物的獲取 2-1食物採摘學──陸生植物類食物的直接獲取 2-2食物狩獵學──陸生動物類食物的直接獲取 2-3食物捕撈學──水生類食物的直接獲取 2-4食物採集學──礦物類食物的直接獲取 第3章 食物馴化學──野生食物繁殖的人工控制 3-1食物種植學──植物類食物的馴化 3-2食物養殖學──動物類食物的馴化 3-3食物菌殖學──菌類食物的馴化 第4章 人造食物學──化學方式生產非天然食物 4-1 調物合成食物學──調理食物用的人造食物 4-2 調體合成食物學──調理身體用的人造食物 第5章 食物加工學──增強食物的適用性 5-1食物碎解學──用物理(非熱)方法加工食物 5-2食物烹飪學──用熱方法加工食物 5-3食物發酵學──用菌方法加工食物 第6章 食物流轉學──食物的時空管理 6-1食物貯藏學──食物的時間管理與控制 6-2食物運輸學──食物的空間管理與控制 6-3食物包裝學──食物的外衣製作與應用 第7章 食為工具學──提升食事的人工效率 7-1食為手工工具學──提高食事人工效率的手工工具 7-2食為動力工具學──提高食事人工效率的動力工具 第三部 食物利用學──食物轉化為肌體的認知體系 第8章 食物成分學──雙元認知食物的利用價值 8-1 食物元性學──食物性格的認知與利用 8-2 食物元素學──食物元素的認知與利用 第9章 食者肌體學──雙元認知肌體的需求特徵 9-1 食者體性學──食者體性的認知與適應 9-2 食者體構學──食者結構的認知與適應 第10章 吃學──餵養自己的知識體系 10-1 吃方法學──滿足你的食化系統需求 10-2 吃美學──進食過程中的雙元審美 10-3 吃病學──吃出來的疾病 10-4 偏性物吃療學──利用偏性食物治療疾病 10-5 合成物吃療學──利用合成食物治療疾病 第四部 食事秩序學──食物生產與利用的衝突管理體系 第11章 食事制約學──矯正不當食事行為 11-1食事經濟學──食物資源的高效利用 11-2食事法律學──食事行為的規定與約束 11-3食事行政學──食事效率的政體管理 11-4食事數控學──用數位技術提高食事效率 第12章 食為教化學──傳承正確的食事行為 12-1食學教育學──食學的普及與傳播 12-2食為習俗學──食俗的弘揚與摒棄 第13章 食事歷史學──回顧過往食事以矯正當今食為 13-1野獲食史學──依靠野生食物的生存方式 13-2馴化食史學──食物供給穩定的生存方式 第五部 食事文明 食事與文明 食事問題 食事問題分布 食事問題應對 食事互聯網 食業文明時代 【附錄一 食學詞表】 專業詞彙表/食學科學體系表(書末拉頁1)/食事問題體系表(見書末拉頁2) 【附錄二 索引】 示意圖索引/插圖索引/表格索引 【附錄三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劉廣偉 食學學科體系奠基人和學術領頭人,1957年生,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在食業領域默默耕耘45年。當過農民,有8年的種植養殖經歷;做過廚師,有8年烹飪餐飲體悟。1992年創辦《東方美食》系列雜誌,長期從事飲食傳媒、飲食教育和飲食研究等工作;食學研究成果得到聯合國肯定與支持。 1998年起 主辦了五屆中國烹飪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 2000年 代表中國赴德國參加第20屆世界奧林匹克烹飪大賽,獲優異獎。 2001年起 主辦「東方美食國際大獎賽」,2012年第六屆大賽設置「伊尹金像獎」,有36個國家的名廚參賽。2019年第九屆大賽在日本舉辦。 2013年 出版《食學概論》。 2014年 在紐約發行《品味中國》雜誌。 2015年 在巴黎發行《食尚亞洲》雜誌。 2016年 創建東方美食APP「中餐藝術全球傳播平台」。 2017年 創辦世界食學論壇(World Shiology Forum)。 2018年 提出中餐34菜系理論,構建了中餐、菜系、流派、門派、產品5 級體系。 2018年 11月出版《食學》,提出食學學科體系。 2019年 6月在大版G20峰會第三屆世界食學論壇上,針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提出「食事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就不能實現」的觀點。發布《淡路島宣言》,並推介國際社會使用《世界健康膳食指南》。 2019年 因五覺審美理論和烹飪產品編碼體系,由美國烹飪科學院授予榮 譽院士。 2019年 12月受邀參加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數字時代發展中國家政策和決策專家會議,提交「食事SEB秩序」方案。 2019年 7月出版《食學名詞》。 2020年 4月出版《食學(第二版)》。 2020年 12月召開「第三屆世界食學論壇之土耳其峰會」。 2021年 7月出版《食事求是》。 2021年 8月出版《食事問題概論》。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