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21736694 |
定价 |
RMB59.00 |
售价 |
RM64.90 |
优惠价 |
RM48.68 * (-25%)
|
作者 |
(英)安·佩蒂弗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2-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07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如何創造貨幣,對於經濟穩定和持續繁榮,重要。長期以來,人們只關注央行“印鈔”,卻忽視了商業銀行在貨幣創造方面的作用。英國經濟學家安·佩蒂弗在這本書中揭示了銀行家如何通過創造信貸而成為貨幣的主要生產者,以及他們如何在監管放鬆的條件下,利用手中創造貨幣的權力,造成了經濟的混亂。
要實現經濟復蘇和持續發展,佩蒂弗呼籲金融體系加強監管,同時她對一些流行的經濟政策進行評析,如銀行部分準備金制度、貨幣供應化、追求平衡預算等,然後從貨幣創造、貨幣價格、資本流動等方面,對貨幣體系及監管體系提出可行性建議,包括使用宏觀審慎工具管理信貸,政府供應和管理的安全資產以滿足不同的流動性偏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對跨境資本流動徵稅,重建凱恩斯提議的清算聯盟,這些對於我們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前言
第1章 信貸權力
貨幣體系的管理
健全的銀行體系的價值
存款是信貸的結果,而不是前提
“強盜貴族”的角色
反對監管民主
第2章 貨幣的創造
伯南克打破了禁忌
貨幣:交換商品和服務的手段
好消息是:投資不需要儲蓄
2014 年:英國央行重申了貨幣理論
什麼是紙幣和硬幣
私人借款人控制貨幣供應
銀行和破產
放鬆監管的金融體系以及流動性
信貸創造和歌德的“魔的學徒”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私人貨幣的財富依賴于公共資源
第3章 貨幣的“價格”
貨幣體系的發展就是對付高利貸的過程
新自由主義時代的高實際利率
柴契爾主義和“強盜貴族”的回歸
柴契爾主義在2007—2009 年經濟危機達到高潮
利率如何由私人商業銀行家“決定”
當如何影響利率
利率作為武器
第4章 我們陷入的混亂
“國家沒有資金來源”
通貨緊縮——因為“沒有錢”
金融危機、經濟緊縮以及民主的幻滅
公共部門:借款人
乘數的魔力
由納稅人支撐的私人銀行體系
商業銀行無法提供貸款
央行官員、政治家和金融部門
第5章 階級利益與經濟學派的塑造
英國央銀行的啟示
凱恩斯和遺漏之罪
凱恩斯的貨幣理論
正統經濟學、凱恩斯主義和經濟大蕭條
現在這個時代
今天的凱恩斯
第6章 社會應該剝奪銀行創造貨幣的權力
主權貨幣運動
貨幣改革運動的目標
“重新審視芝加哥計畫”
貨幣的過量和稀缺
高利貸的利率
是借款人,而不是銀行家,決定了貨幣供應
私人部門赤字不能為經濟活動提供資金
貨幣應該或可以沒有利息
貨幣只是流通
比特幣的瘋狂
信貸、消費和生態系統
“人民的量化寬鬆”和“直升機撒錢”
“人民的量化寬鬆”提案會削弱民主權力
特朗普和“直升機撒錢”:經濟、社會和政治後果
問題不在於量化寬鬆這條腰帶,而在於消瘦的經濟
從金融市場中奪回權力
第7章 馴服金融,恢復民主
管理貨幣的生產:宏觀審慎工具
管理貨幣的價格:貨幣政策
緊縮導致安全資產短缺
當今詭異的全球經濟利率
管理流動資本
關閉投機、流動資本的大門
民主政治自治
消除金融對一國貨幣的控制
英國脫歐以及合作和協調的需要
讓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一系列政策
第8章 我們可以盡自己能力做些什麼
致謝
參考文獻
閱讀書目 |
|
|
|
|
|
|
|
|
|
|
|
|
|
|
安·彼德佛(Ann Pettifor)
經濟學家、作家和演說家。Prime公司(Policy Research in Macroeconomics)董事,該公司旨在發展宏觀經濟理論,以解決世界嚴峻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問題。城市大學名譽院士,新經濟學會研究員,紐卡斯爾大學榮譽博士。曾擔任聯合國發展報告委員會成員,並在2015年被英國工黨前黨首杰瑞米·科爾賓邀請進入英國工党經濟顧問委員會。經常就全球金融和經濟體系、貨幣、貨幣政策(尤其是利率)以及英國經濟發表文章和演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