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臺北,東亞大都會。她是屬於誠品書店、咖啡館、101、大都會商圈的,也是屬於寶藏巖、舊眷村、老建物、都更廢棄社區的。她的各式地景是臺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透過電影,成為全球觀眾認識臺北的文化想像。 作者黃詩嫻以21世紀臺灣電影為研究對象,採用電影研究與文化地理學跨領域研究的「電影繪圖」法,分析《不能沒有你》、《白米炸彈客》、《停車》、《醉.生夢死》、《艋舺》、《大稻埕》、《麵引子》、《風中家族》、《臺北星期天》、《五星級魚干女》等十部代表性電影,討論「後海角時代」臺灣電影中的臺北都市再現,包含「影像臺北」在時間縱軸上的歷史深度與文化內涵,以及空間橫軸上的權力關係、階級差異、社會矛盾、多元流動、文化雜糅,重繪電影所建構出的「臺北」,呈現了「中心-邊緣」的權力分布地圖,不同族群記憶與歷史失落感的記憶地圖,還有全球流動下的族裔剝削、臺北主體認同等議題突顯的多元文化混雜地圖。 特別收錄2008-2017年近百部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地景統計表,細數「影像臺北」的呈現與變遷。 本書特色 ★採用電影研究與文化地理學跨領域研究的「電影繪圖」法重繪臺北地圖,呈現「影像臺北」的文化想像! ★收錄2008-2017年近百部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地景統計表,為同領域研究者重要參考資料!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第二節 理論基礎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21世紀以來臺灣電影研究文獻回顧 第五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臺灣電影史上的「臺北」圖像回顧 第一節 1950-1970年代 一、臺語片時代 二、1960年代國語片 三、1970年代 第二節 1980年代 一、楊德昌電影中的「臺北故事」 二、侯孝賢電影中的城與鄉 三、萬仁的「超級三部曲」 四、虞戡平的臺北電影 第三節 1990年代至21世紀初 一、蔡明亮電影:臺北的空洞、疏離與邊緣 二、李安電影:全球化的臺北 三、電影中的世紀末臺北 四、2000-2008年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後-新電影」中的臺北:資本全球化與新的消費空間 第一節 城市行銷與消費空間的創造 一、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的成立與電影城市行銷 二、政治力式微、國族淡化:政治地景的意象轉變 第二節 電影中的當代臺北都市景觀 一、全球化東亞大都會:臺北的軸線翻轉與地標變遷 二、在地精神彰顯與獨特的都市文化 第三節 臺北的跨地移動族群 一、新歷史情境下的兩岸流動 二、跨國流動 第四節 小結:資本全球化、消費空間創造 第四章 電影建構臺北「權力地圖」:中心/邊緣的遞嬗 第一節 臺北的「他者」:南部、鄉下人闖入臺北中心 一、《不能沒有你》:南部草根「臺北歷險記」 二、《白米炸彈客》:「空間的爆炸」 三、小結:「反秩序」、「權力規訓」與影響的產生 第二節 臺北貧民窟:底層秩序與邊緣權力關係 一、《停車》:臺北的都市困境 二、《醉.生夢死》:都市底層的生存空間 三、小結:底層「異質空間」 第三節 結論:臺北的空間政治與權力運作 第五章 電影重繪臺北「歷史地圖」:「懷舊」與「記憶之場」 第一節 本省族群的記憶與「懷舊」 一、「後海角」時代「懷舊電影」的興起 二、《艋舺》:幫派故事與青春展演 三、《大稻埕》:「穿越時空」與歷史拼貼 四、小結:媒介懷舊建構地方意義與地方想像 第二節 外省族群的離散經驗與臺北想像 一、《麵引子》:眷村與歷史失落感 二、《風中家族》:歷史時空的再造 三、小結:「臺北」與「眷村」作為一種想像地理 第三節 結論:臺北的「記憶之場」 第六章 電影再現臺北「文化混雜地圖」:全球/在地流動 第一節 《臺北星期天》:臺北的跨地流動與全球化族群景觀 一、臺北「族群景觀」 二、以喜劇呈現移工的流動與臺北的流動 三、「權力幾何學」與全球流動 第二節 《五星級魚干女》:臺北的文化混雜性 一、北投歷史、文化與「混雜」 二、異質文化的拼貼與人物角色的混雜 三、文化混雜與主體認同 第三節 結論:臺北的族裔剝削與主體認同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後記 謝誌 參考文獻 附錄 2008-2017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地景統計表
作者簡介 黃詩嫻 輔仁大學文學博士,廈門集美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電影。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