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E9789570487398 |
定价 |
NT511 |
售价 |
RM79.21 |
作者 |
約翰.鮑比
|
出版社 |
小樹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0-09-29 |
库存量 |
有库存 此商品为电子书,订单确认收到后将发送兑换码至电子信箱。 |
|
电子书试读
本书为流动版面EPUB格式,适合用 mooInk、手机、平板及电脑阅读(无法在其他阅读器上阅读),不能下载及打印。需登录第三方网站readmoo.com兑换及阅读。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無論何時,正與母親角色建立依附關係的幼兒,在無預期且不情願的情況下與母親分離後,都會表現出憂慮,尤其是被帶到陌生環境、交給陌生人照顧時,這種憂慮就變得特別強烈。最初,他會強烈抗議,嘗試他能採取的各種方式,希望能喚回母親。隨後,他似乎開始對「喚回母親」感到絕望,但是他仍然沉浸在思念母親的境況中,並且會對她是否回來非常警覺。再之後,他看起來似乎不再對母親感興趣,而且在情感上開始與母親分離…… 從達爾文「演化論」理解「母嬰依附關係」
運用「依戀理論」探究幼兒無可避免的「分離焦慮」
看見「童年分離」如何影響成年「焦慮」與「憂鬱」狀態
★依附理論創始經典作品,母嬰關係心理學經典
★奠定近代「人格心理學」基礎
★改變英國醫院父母陪床規定,影響整個世代親子關係的革命性研究
★從依附關係理解幼兒分離焦慮、看見成人人際關係焦慮的源頭
◎為什麼我們總是害怕失去親密的另一半?
◎為什麼我們似乎無法與他人建立深入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我們經常焦慮不安於朋友、情人、家人的短暫忽視?
▲或許童年時期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就是解開你生命難題的解答▲
「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孩子不得不離開家庭,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由陌生的人照顧之後,他會更容易表現出擔心和害怕,唯恐會再次被帶走。」──約翰‧鮑比
【從幼兒分離焦慮,看見成人焦慮與哀傷的原型】
無論何時,正與母親角色建立依附關係的幼兒,在無預期且不情願的情況下與母親分離後,都會表現出憂慮,尤其是被帶到陌生環境、交給陌生人照顧時,這種憂慮就變得特別強烈。最初,他會強烈抗議,嘗試他能採取的各種方式,希望能喚回母親。隨後,他似乎開始對「喚回母親」感到絕望,但是他仍然沉浸在思念母親的境況中,並且會對她是否回來非常警覺。再之後,他看起來似乎不再對母親感興趣,而且在情感上開始與母親分離……
這些童年時期與母親分離的經驗,不斷的影響我們的人格發展以及與他人的人際交流,幼兒期經歷分離的不安全感、無法獲得依附對象的恐懼與焦慮、無法得到依附對象支持……都會影響我們的內在狀態:焦慮、憂慮、不安全感、恐懼……這些童年時期的經歷,都會一再的影響我們成年後與他人的人際關係、兩性關係,當我們無法與父母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最終,我們將無法與他人建立穩定的親密關係。
【從童年依附關係,看見成年後的人際連結】
依戀理論創始者──約翰・鮑比的革命性經典著作《依戀理論三部曲》,探索幼兒與父母的依附關係,以及失去主要依附角色的嚴重性。我們在鮑比的研究當中看見的不只是影響近代心理學最著名、運用領域最廣的理論,最終,我們從童年的經歷看見成年後的自己為何陷入焦慮的泥沼且無法脫離。因為無論是與依附對象分離、失去依附對象,抑或是遭受被拋棄的威脅經歷……這些經歷將會轉動我們的發展路徑,偏離了最佳成長範圍內的那條人生道路。
本書特色|
1. 影響近代心理學的革命性研究
在鮑比提出「依戀理論」之前,心理學分析大多是以「回顧」方式來回溯童年經歷與成年心理問題的關連。然而,鮑比運用了開創性的研究方法,追蹤了兒童幼年狀態來印證他的理論。也因此,鮑比發現了幼兒時期與母親分離的孩子,深刻的影響成年後的心理狀態。而這個開創性的研究理論,甚至影響了當時英國醫院父母陪床規定。
2. 從童年依附關係,看見成年後的人際連結
在談論成人關係時(尤其是兩性關係),幾乎所有近代心理分析與研究,都會提到鮑比的「依戀理論」:我們逃避與他人的親密連結、焦慮於他人對我們偶爾短暫的忽視……這一切的心理狀態,都可以回溯到童年時期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因此,當我們深刻了解依戀理論的源頭、看見童年時期的依附關係如何影響我們,或許就能解開與他人親密關係中的死結。
3. 看見兒童依附關係發展,給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長環境
當我們看見兒童對母親角色的依附關係,就能更加明白母嬰關係與聯結。和父母分離是兒童成長的必經過程,兒童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獨立,最終脫離父母的羽翼。然而過早分離、分離時間過長、過於突然的分離,是孩子無法理解的,這些狀況都有可能影響孩子成年後的心理健康狀態。
作者簡介 |
作者|約翰‧鮑比(John Bowlby, 1907-1990)
英國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母愛剝奪實驗和依戀理論創始人,最著名的理論為他在1950年代所提出的「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
早年在劍橋大學攻讀醫學和心理學。1946~1972年以陸軍精神病學家的身分長期在英國家庭心理健康權威機構塔維斯托克(Tavistock)診所和人類關係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兒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醫療、教學和臨床研究。他系統性的研究了母愛剝奪對人格發展的不良影響,提出了兒童對母親的依戀理論。而後,依戀理論也經由他的學生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研究證實,並且延伸到成年的戀愛關係中,成為了近代最知名、運用領域最廣的心理學理論。
審定者|翁士恆
英國愛丁堡大諮商與心理治療博士,專長為歐陸現象學哲學與客體關係理論心理治療。曾是兒科臨床心理師,面對特殊兒童與罕見疾病的家庭,多年來與他們以及歷經暴力對待的兒童與家庭一起工作。現為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主責授課心理衡鑑、診斷與心理治療。 目錄列表:目錄 封面 【繁體中文版審定序】最原始的焦慮與創傷,來自分離與感受不被愛/翁士恆 【簡體中文版審定序】依戀理論,讓我們更理解母嬰關係/易春麗 【國際專業人士讚譽】 【前言】探索幼兒分離焦慮,從而建立溫暖、親密、穩定的母嬰關係 【英文版二版序言】 Part 1 安全、焦慮以及沮喪 Part 2 研究人類恐懼的動物行為學觀點 Part 3 恐懼敏感性的個別差異──焦慮型依附 附錄1 分離焦慮相關文獻綜述 附錄2 精神分析和演化論 附錄3 專業術語的問題 參考書目 版權頁
|
|
|
|
|
|
|
|
|
|
|
|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