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基層社會研究,是瞭解傳統中國歷史演變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史研究的重點,但以往華人學界對此議題的研究,卻相當不足。本書由八位主筆者撰文,分別探討中國自秦漢至清代,縣級以下政治結構與社會群體的互動關係,集中討論中國基層社會組織(鄉、村、里)的延續性發展、基層社會中政治力與社會力的互動,與基層社會中的信仰組織等三項課題。
各篇論文雖各有側重點,但整體特色有三:一、透過地方父老、士人與信仰等角色或活動,凸顯官民合作在基層社會中應有的協調性,跳脫中央與地方、國家與社會的對立性思考;二、以綜合性的研究取徑,打破政治史、社會史之間既有的樊籬,藉以討論傳統社會的多樣風貌;三、強調歷史發展的延續性,而非歷史現象的斷裂與變革,以型塑歷史流移過程中,更為實際的社會面貌。
主編者簡介
黃寬重
1949年生,臺灣宜蘭人。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日本東洋文庫終身海外名譽研究員。長年致力於歷史學及人文學之跨領域研究,尤專研宋史,先後發表近百篇論文、四本論文集,以及《晚宋朝臣對國是的爭議──理宗時代的和戰、邊防與流民》、《南宋時代抗金的義軍》、《南宋地方武力: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與《宋代的家族與社會》等四本專書;近年亦大力推動唐宋史學界跨朝代國際研究合作。
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國家圖書館館長與漢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講座教授,與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講座教授。2006年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7年獲教育部頒贈教育文化三等獎章,並四度榮獲國科會優等研究獎助。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興大學萬年講座教授,受聘擔任中興大學副校長暨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史新論》總序 王汎森 i導言 黃寬重 1
刑義田從出土資料看秦漢聚落形態和鄉里行政 13一、引言 13二、《漢書.食貨志》描述的古代基層社會 15三、秦漢地圖上的聚落形態 17四、從聚落遺址看聚落形態 37五、從簡牘看城邑里制 49六、秦漢鄉里的戶口與賦役行政 59七、從出土資料看鄉里與八月案比 91八、代結論:安土重遷——古代基層社會的特色 103附錄:論馬王堆漢墓「駐軍圖」應正名為「箭道封域圖」 110
侯旭東漢魏六朝的自然聚落——兼論「?」「村」關係與「村」的通稱化 127一、引言 127二、漢代的自然聚落 134三、六朝時期南方的自然聚落 152四、屯、?與村及「村」的通稱化 162五、餘論 181
張國剛唐代鄉村基層組織及其演變 183一、引言 183二、鄉制的特色 185三、里正及其職能 191四、鄰保與村坊 202五、鄉治的困境 211六、結語 216
劉淑芬香火因緣──北朝的佛教結社 219一、引言 219二、從造像記的文本談起 220三、北朝的義邑 237四、區域性的差別 253五、結語 271
黃寬重宋代基層社會的權力結構與運作──以縣為主的考察 273一、引言 273二、以縣衙為中心的基層事務與人際關係 276三、基層武力的發展及轉變 288四、財政結構的變化與地方勢力的興起 295五、士人與鄉土意識的型塑 310六、結語 320
林麗月俎豆宮牆——鄉賢祠與明清的基層社會 327一、引言 327二、典型在望:地方廟學與鄉賢祠祀的制度化 332三、榮顯父祖:入祀鄉賢的營求與冒濫 341四、禮失於野:基層教化與地方祀典的變奏 350五、榮辱之間:鄉賢、祀典與國家權力的消長 361六、結語 366
劉錚雲鄉地保甲與州縣科派——清代的基層社會治理 373一、引言 373二、保甲與里甲名目 376三、私派差徭 390四、地方與保長 397五、鄉約應差 402六、鄉保受難與得利 407七、基層治理 413八、結語 419
巫仁恕官與民之間——清代的基層社會與國家控制 423一、引言:清代基層社會史研究的轉向 423二、基層控制組織的建立與演變 426三、基層控制組織的運作與特點 441四、基層控制組織的成效與弊端 451五、基層社會組織與基層控制組織的分合 457六、基層社會與國家控制的互動 465七、結語 471
英文目次 475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