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9565238 |
定价 |
NT12200 |
售价 |
RM1,906.30 |
优惠价 |
RM1,696.61 *
|
作者 |
何華仁
|
出版社 |
掃葉工房
|
出版日期 |
2022-03-15 |
装订 |
精裝. 全彩印刷. 246 页. 44.5.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台灣鳥版畫第一人:何華仁
台灣地當歐亞板塊邊緣,受到菲律賓版塊推擠,又有「黑潮」洋流環抱,面積不大而地勢起伏,高山林立,垂直高差接近4000公尺;氣候優越,孕育出多樣化的生態環境,植物、動物乃至海洋生物無不豐富多元,舉世少有。
然而,囿於政治影響,很長一段時間,「上山下海」成為島上人民活動禁忌,致使如此優良的生態環境,卻很難孕育出以「自然生態」創作為主題的畫家。以「賞鳥」為例,1987年之前雖已存在,卻為數有限,綁手綁腳,不得伸長。解嚴之後,各地鳥會、猛禽、水鳥、特殊鳥種社團紛紛成立,蔚然成風,形成一股熱潮。
何華仁是台灣知名「鳥人」之一,1983年即投入賞鳥暨自然觀察行列,並受到啟發,學習木刻,創作饒具台灣特色的「鳥版畫」。30多年來,他一心一意,「不是在賞鳥,就是前往賞鳥的路上;不是在創作,就是在準備創作。」心無旁鶩的結果,讓他的創作自成一格,卓然成家,論數量與質量,堪稱「台灣鳥版畫第一人」。
本書一套三冊:《溪谷裡的貓頭鷹》、《有隼》、《花見小鴞》,係何華仁長年觀察逐溪谷而居,台灣體型最大的貓頭鷹——黃魚鴞;棲息海邊岩壁,翱翔於天地之間的遊隼;四時節氣變化之中,與當令植物為伍的小貓頭鷹所得的創作成果,有寫實、有生態、有人文,也是他2017年遭逢病難之後,潛心創作的最重要作品,實蘊含「天地萬物,悠悠自在」的某種信仰。
為編製此一大型畫冊,掃葉工房特別商請何華仁老友,詩人、作家向陽、劉克襄撰序,全書以中英日法四種文字呈現,由曾獲金鼎獎、金蝶獎肯定的編輯人楊雅棠、傅月庵再度聯袂合作,以「魯迅編輯三原則」(天地要寬、紙張要好、圖片要精)為標準,務求精準美觀,如實到位,得為2022年台灣出版開春大製作。
全書特色
●開本大:29.5✕40.5cm,幾若原畫尺寸,畫作詳實呈現,鉅細靡遺,讓人驚嘆作者精準生態觀察與絕妙藝術呈現能力,自然、人文內涵躍然紙上。
●紙張好:精選160磅鬱金香紙,不透不渲不變質,珍藏永流傳。
●印刷裝訂優:延請國內知名大廠「中原造像印刷」老師傅親自上機監印,確保印刷品質;特採穿線「瑞士裝」(Swiss Broucher),全書得能攤平翻閱,舒暢瀏覽。
●編輯得當:掃葉工房繼《夢蝶全集》之後,再度由傅月庵、楊雅棠聯手編輯裝幀,是數位時代,經典風采的再次呈現,也是台灣出版業近年少見的大手筆自製畫冊佳構。
北面卑南溪灌溉著縱谷平原順流而下,向東匯入太平洋,西側佇立著中央山脈。東方都蘭山飄起赤腹鷹群,順風飛抵台東市上空迎著熱氣流盤旋爬高,向南而去。緊接著,北方縱谷上空又盤起一群趕路的赤腹鷹,似朝向高掛天空的新月奔來,霎時盤繞在新月周圍。
.這一景像令人難忘。賞鷹歸來後,何華仁創作力迸發,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連雕八塊木板,組成一壁大型版畫『群鷹凌月』,這一版畫兼具生態與藝術性,都蘭山、中央山脈、新月、赤腹鷹群同時呈現於版面,無論刀法、線條、布局,無不顯現一流藝術家的功力。
.為了感恩讀者支持購買『何華仁版畫』,第一版1500套限量編號不分售,特別致贈『群鷹凌月』大型版畫海報(76x30cm),並加鈐何華仁手刻印「一樂」。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冊《溪谷裡的貓頭鷹》目次
序文 溪谷裡的貓頭鷹——黃魚鴞 ╱ 劉克襄
1.黃魚鴞
2.飛翔
3.揮翅
4.伉儷
5.警戒
6.抱蛋
7.示愛
8.小寶
9.別吵
10.鴛鴦
11.護幼
12.餵食
13.雪山熊鷹
14.漁獲
15.離巢
16.平安
17.鉤吻鮭
18.褐林鴞
第二冊《有隼》目次
序文 有隼.遊隼 ╱ 劉克襄
1.理羽
2.領空
3.高蹺鴴
4.襲擊
5.共浴
6.禮物
7.交配
8.孵卵
9.黑鳶
10.空襲
11.小寶快吃
12.大寶別跑
13.初生
14.獵鴿
15.爭食
16.出洞
17.渡餌
18.訓練
19.岩壁
20.出航
21.遊隼百合
22.遊隼牽牛
第三冊《花見小鴞》目次
序文 四季 / 向陽
春
1.立春
2.雨水
3.驚蟄
4.春分
5.清明
6.穀雨
夏
7.立夏
8.小滿
9.芒種
10.夏至
11.小暑
12.大暑
秋
13.立秋
14.處暑
15.白露
16.秋分
17.寒露
18.霜降
冬
19.立冬
20.小雪
21.大雪
22.冬至
23.小寒
24.大寒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何華仁
1958年生於臺北市,畫家,臺灣知名鳥人。歷任《中國時報》副刊美編、《自立晚報》副刊美術創意總監。1983年起與劉克襄開始觀察鳥類,1987年於高雄六龜林業試驗所扇平工作站觀察、紀錄、繫放鳥類,此一調查奠定他投身生態藝術創作的基礎。1988年,自學木刻版印技法,開啟版畫創作生涯,至今30餘年,奮力不輟。
1990年創作「台灣鳥木刻版畫」系列,並出版《台灣鳥木刻紀實陸拾》;1992年首次於台北福華藝術沙龍舉辦個展;1996年出版《台灣野鳥圖誌》,隨後又於2002、2004、2010年、2020年陸續在福華沙龍舉辦個展,
2017年大病劇變之後,他的創作力猛然爆發,將作品推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卻不幸於2021年12月與世長辭。
從對賞鳥的喜好到投身鳥類觀察及至藝術創作,何華仁以畫筆和刻刀,將胸中蘊思的鷹鵰鳶鵟凝成版畫創作呈現於世人眼前,其中蘊涵他對自然萬物之間關係的思考與信仰。
譯者簡介
英文/蘇波安(Gregory A. Thorpe Badrena)
來自波多黎各的譯者(中、西、英),2021年畢業於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喜愛看小說、歷史書、奇幻文學以及爬山探險。
日文/錦見裕多加
法文/胡安嵐(Alain LEROUX)
法國翻譯家、漢學家,最早譯介周夢蝶詩作到法國,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退休。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