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
|
|
Frames of War: When Is Life Grievable? |
|
|
|
|
|
|
|
|
ISBN |
9786263101449 |
定价 |
NT399 |
售价 |
RM62.30 |
优惠价 |
RM53.58 *
|
作者 |
朱迪斯•巴特勒
|
译者 |
申昀晏 |
出版社 |
麥田
|
出版日期 |
2022-01-24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80 页. 14.8.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电子书试读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
女性主義經典《性/別惑亂》、政哲《非暴力的力量》作者,當代西方公共領域重要異議之聲
後九一一時代的政哲思考/評論集萃
※ 當重大社會事件襲來(例如國家軍隊發生虐囚事件、虐待照片廣為流傳),知識分子該如何思考與介入?
※ 社會因爭議性公共議題而爭論不休(例如以民主之名的「民主國家」、進步的性政治、與伊斯蘭宗教規範之間相互衝撞),哲學家能向我們提供什麼獨特細微的切入點與討論議程?
※ 而我們,在這個數位媒體的攝影時代,能如何重新構思「框架」,辯詰我們身處世界的生命政治與時間性?
※ 當代世界該如何在「肯認」、文化多元主義與身分政治的討論之上,不讓討論陷入僵局?
本書主要由五篇回應當代戰爭的文章組成,聚焦於呈現我們的情感和倫理傾向是如何受到選擇性的差別框架所規範。延續作者在後九一一時代的思考主題,更進一步探問且主張:若某些生命沒有一開始就被認識為生命,其傷痛或消逝也就不會為人所認識;如果特定的生命不被稱之為生命,或更根本的、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在特定的認識論框架中被視作生命,這些生命便不曾完全地活過,遑論消逝。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無數新聞中瞥見逝去的生命,而這些生命往往以數字表示。故事日復一日不斷上演,似乎永無止境且無可挽救。然而我們除了必須理解戰爭罹難者的危脆性(precarious),也希望將肯認(recognize/recognition)的概念與戰爭帶來的損失相連結,並進一步提出倫理和政治上的異議,那我們該如何思考、必須做些什麼?由此便引發諸多基本且斷難以迴避的問題:框架的結構是如何生產情感?情感與倫理、政治判斷與實踐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
▋▋▋ 眾聲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洪世謙|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陳 瑄( 陳 穎 )|台師大、世新大學講師,影評人、譯者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國家人權委員會諮詢顧問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閱讀生命政治》作者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鄭斐文|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蕭育和|科技部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
戴遠雄|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約聘助理教授
【看見無人弔唁的生命】
戰爭持續進行——這並非僅止於譬喻,而是此時此刻、日以繼夜正在發生的事實。
透過巴特勒的詰問,我們也許會驚覺自己用以思考的框架——將某些生命視為「可活的」、「可弔唁的」;哪些是不值得活的、甚至從來沒有活過的「生命」,這些「戰爭的框架」究竟如何產生作用。
而恰恰是當我們清楚意識到這一點,也許事態就有可能出現縫隙,成為造成改變的起點。
《戰爭的框架》平裝版於二〇一〇年集結出版。面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戰火,美軍在關塔那摩灣與伊拉克的虐囚照片曝光流出、「第一世界」公共知識分子為了該如何回應英美霸權與開啟戰火而辯論不休,種種「震驚」讓巴特勒寫下這幾篇文章。儘管世界局勢變化快速,但戰爭、性政治與宗教不寬容依舊是今日社會的重大分歧與嚴重課題,巴特勒的評論言猶在耳,需要我們細讀審思。 |
|
|
|
|
|
|
|
|
|
|
|
|
|
|
目錄
*平裝版導論
*導論:危脆的生命、可弔唁的生命
*可存續性、脆弱性、情感
*刑求與攝影的倫理:與桑塔格一起思考
*性政治、刑求與世俗時代
*以規範性為名的非思
*非暴力主張
特別收錄:譯者解說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
美國後結構主義學者,研究領域為女性主義、酷兒理論、政治哲學以及倫理學等。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修辭學與比較文學系。自耶魯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開始從事後結構主義和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研究,被認為是「現代政治理論中最有影響力的聲音之一」和「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主義理論家之一」。著作包含《性∕別惑亂》(又譯為《性別麻煩》)、《身體之重》、《消解性別》、《欲望的主體》、《危殆的生命》與《非暴力的力量:政治場域中的倫理》等。
譯者簡介
申昀晏 高雄人,目前在西子灣讀哲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