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新世紀的當代戲劇論述經典 為二十世紀以來的劇場藝術發展提供新視角 當電影、電視、網路到VR等新媒體的出現, 當劇場從情節/人物/語言移向了光譜另一端的音樂、肢體與景觀, 連觀眾也成為了劇場藝術決定性的參與者, 雷曼提出後戲劇劇場的概念, 讓我們重新面對新時代的藝術創作,探索屬於我們的時代現象。 繁體中文版由台灣跨界展演策展人耿一偉親自審閱 本書由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合作出版
謝詞 導讀│預知當代劇場紀事 耿一偉 中譯本修訂版序言 中文版序 譯者序 前言 一、切入點 二、意圖 三、戲劇劇場的操作秘密 四、媒體社會的重大影響 五、名單 六、典型模式 七、後現代與後戲劇 八、語匯 九、傳統與後戲劇 第一章 戲劇 第一節│戲劇和劇場 一、「敘事化」──彼得‧斯叢狄與羅蘭‧巴特 二、劇場和戲劇的疏離 三、「戲劇話語」 四、布萊希特之後的劇場 五、懸念與張力 六、「瞧瞧你演的這齣戲!」 七、「形式主義劇場」與模仿 八、情節的模仿 九、「能量劇場」 第二節│戲劇與辯證法 一、戲劇、歷史、意義 二、一覽全貌的理想(亞里斯多德) 第二章 後戲劇劇場前史 第一節│劇場和文本 第二節│20世紀 一、純粹戲劇與非純粹戲劇 二、戲劇的危機,劇場自己的道路 三、自立化,再劇場化 四、新前衛派 五、對歷史前衛派的簡要回顧 第三章 後戲劇劇場縱覽 第一節│在情節彼岸──儀式、空間聲音、景觀 第二節│康鐸與儀式 第三節│格魯伯──空間中的迴響 第四節│威爾森與風景 第四章 後戲劇劇場符號 第一節│綜合法的消解 第二節│夢幻畫面 第三節│聯覺 第四節│展演文本 一、並列,非等級性 二、共時性 三、符號密度遊戲 四、盈滿 五、音樂化 六、繪景,視覺戲劇構作 七、暖與冷 八、身體性 九、具體劇場 十、真實的闖入 十一、事件,情境 第五章 例子 第一節│在楊以及他的朋友們那裡度過的一個傍晚 第二節│敘事 第三節│場景詩 第四節│各種藝術之間 第五節│場景論文 第六節│「電影劇場」 第七節│高度自然主義 第八節│酷樂 第九節│共用空間的劇場 第十節│單人劇場或獨白 第十一節│合唱劇場 第十二節│異質性劇場 第六章 展演 第一節│劇場藝術與展演 第二節│展演藝術的關鍵 第三節│自我變形 第四節│侵犯與責任 第五節│展演藝術的現在性 第七章 後戲劇劇場的方方面面 第一節│文本 一、文本與舞臺之間的競賽 二、文本風景,聲音劇場 第二節│空間 第三節│時間 第四節│身體 一、後戲劇身體畫面 二、痛苦,卡塔西斯 第五節│媒體 一、幻覺機器 二、後戲劇劇場中的媒體技術 三、錄影裝置 四、使人解壓的電子圖像 五、「可表現性」,命運 結語│政治性 一、跨文化劇場 二、表現、尺度與越界 三、非踐履藝術? 四、戲劇和社會 五、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與劇場 六、感知中的政治,責任中的美學 七、冒險美學 參考書目 修訂後記
作者簡介 漢斯- 蒂斯· 雷曼(Hans-Thies Lehmann) 1944年生,德國當代戲劇理論家、劇評人與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劇場藝術學教授。曾在巴黎、維也納、阿姆斯特丹、東京任客座教授。研究範圍包括當代劇場藝術、劇場藝術理論、美學理論、文學。 譯者簡介 李亦男 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劇場藝術學、當代劇場、戲劇構作。主要學術專著:《當代西方劇場藝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戲劇構作概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當代劇場訪談錄》(德國utz出版社,2021)。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