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4473663 |
定价 |
NT260 |
售价 |
RM40.60 |
优惠价 |
RM36.13 *
|
作者 |
張雲凱
|
出版社 |
大千
|
出版日期 |
2021-12-17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192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佛陀時代有許多弟子沒有實修止觀,
只「聽聞正法」即證果成聖,
得「法眼淨」者乃經由聽聞正法而證果。
現代人「聽聞正法」為何不能證果解脫,
本書將以四部《阿含經》與四部《尼科耶》為中心,
一起探討究竟的原因。
本書是以早期佛教經典以及部分南傳註釋書為研究範圍,介紹並討論其中一種成為早期佛教聖者的「成聖之道」:法眼淨。根據的紀載,這似乎是一種有別於傳統認知必須實際修證止禪與觀禪的方式,而是經由「聽聞正法」成為初果聖者的一種特殊方法。
本書於「第一部分」列出數篇這樣的經文,根據實際統計的結果,南傳與北傳的八部早期佛典之中,共有多達九十餘則這樣的故事,有些故事於南北傳聖典中均有記載,有些則出現於北傳聖典之中。
這些故事多半很生活化,有些就只是佛陀在某個居所或村落暫住,某個其他宗教團體的修行人或是沒有宗教信仰者遇見佛陀,相互交換了想法與意見,後來覺得佛陀這套解釋輪迴、證得涅槃的理論確實比原先自己認識的見解來得合理,而且是正確無誤而確實可行的,於是去除了原本種種疑惑,因此證法眼淨。
如上所言,在不同部派的南北傳經典中,都記錄這樣的事件,可知在佛陀當時這是眾所周知的入流方式,佛陀涅槃之後,部派論師們由於對於佛陀的景仰,以及一些修證方面的見解,促使他們對於法眼淨相關的議題增加詮釋,這些詮釋再經過當代的南傳法師們因應這個時代的狀況加以斟酌考量之後,似乎得到法眼淨的證果方式並不適合現代人的結論,因此不太宣揚這個在早期經典中的證果方式,這是本書第二部分將會討論的議題。
關於原文的引用方面,本書的第一部分,選擇以白話文的方式來呈現所節錄的經文,這個做法主要是受到關則富博士的影響,關教授在其譯著的《增支部》(一)中,舉歐洲在宗教改革後,將《聖經》翻譯成各種語言為例,使得一般基督徒有信奉其宗教的具體依據,因此他認為:
佛經若能譯成現代中文,將可讓為數眾多的中文讀者有機會瞭解佛陀的教誨。
他又說:
如果能精確地翻譯(古典佛經)成現代白話文,對佛教有興趣的廣大中文者將得以一窺堂奧,宛如親身聆聽佛陀的教導。
可知關博士重譯經典的意圖,目的是讓現代讀者能夠自力讀懂經典,打破因為文言文造成的疏離感,而對經文增加幾分的親切感,也不會在閱讀過後留下許多因為語言而造成的疑問。這個概念啟發了我,因此在本書的第一個部分,同樣探取白話文的方式來進行重新翻譯,期望能夠讓讀者讀懂。
在本書的第二個部分,由於有比較多的論證,探取更為學術的格式,所以此處引用以原文為主,並於註解或是原文之下,加上白話翻譯。
本書是針對似乎已被視為定論之早期佛教成聖之道,是否有另一條進路的探尋之旅。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前言
凡例
第一部份 法眼淨:早期佛經中的成聖之道
一、法眼淨是經由聽聞正法而證得果位元的特殊模式
二、初果聖者須陀洹的利益與成就的方法
三、以聽聞佛法而證法眼淨之經文
(一)聽聞佛法後捨棄錯誤觀點而證法眼淨的阿若喬陳如
(二)聽聞緣起理論而證法眼淨的闡陀尊者
(三)因確認愛欲為苦之起源而得法眼淨的竭曇村長
(四)因聽聞苦與受的緣起法則而證得法眼淨的長爪外道
(五)業力觀念的辯證到聽聞含四聖諦定型句而證法眼淨之優婆離居士
(六)喝醉的鬱伽長者見到佛陀,聽聞含有四聖諦定型句而證法眼淨
(七)女性性工作者因聽聞佛陀說法而證得法眼淨
第二部分 當代南傳上座部關於法眼淨的認知
文前說明
(一)早期佛經中存在四種得入聖者之流的途徑
(二)現代學者的看法
一、聽聞正法不足以證初果
(一)註釋書中關於「法眼(巴Dhammacakkhu)」的說明
「聽聞正法」與「內正思惟」是證得法眼淨之原因
「聽聞正法」與「內正思惟」是證得法眼淨之原因
二、法眼淨歸因於佛陀個人現身的強大影響力
三、現代人沒有漸修基礎與足夠的波羅蜜
(一)證法眼淨者於聞法前已具備極高的心靈成熟度
(二)現代人沒有累積過去世的波羅蜜
結論 法眼淨:早期佛教依於佛陀正見的成聖之道
後記
引用文獻
附件:四部《阿含經》與四部《尼科耶》中「法眼淨」之相關內容一覽表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張雲凱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十三屆畢業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
以早期佛教教理教法等等為研究領域
亦關心佛教與現代社會之議題
近年另參與當代正念之訓練
期許未來持續推廣當代正念
履行佛陀於早期佛典中之教誨
並持續撰寫相關文章
目前以早期佛教相關領域之教學、
商業攝影、攝影教學等為業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