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曾深深厭惡過自己,因為每天都與自我爭戰,
所以知道那深入骨髓,逃不開躲不掉的痛苦。
知道他人也在經歷,因此想跟每個人說:
「你並不寂寞,我跟你一樣,我們一起。」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作者曾彥菁,誠實面對自我的洗滌之作//
正是這些,讓你成為了如今站在這裡,喜歡與討厭的自己。
當你選擇面對,會發現比起壓抑逃避,這省力且有用多了。
長大成人的你,其實早已有能力,成為自己最好的伴侶。
■ 觀察愛
■ 面對恐懼
■ 身為創作者
與靈感之神一起工作、面對攻擊自己的人、找到衷心喜愛的事物
■ 照顧自己
照顧你的身體、對自己好,從來不用等別人
勇氣推薦
誠實好評
讀彥菁新書《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覺得像開髖。開髖很痛,痛完卻通體舒暢,重新出生,用孩子眼光,回根源看一看,繼而能用好奇之眼,體驗世間所有發生。
我在夜晚讀,讀完當刻,感覺眼前明亮,訊息跟她說,哇妳這次也太像裸奔上街了吧──裸奔畢竟誇飾,不過道理相近,是不是唯有近乎赤裸地,面向那些曾讓你糾結的記憶與人群,你也才擁有重新詮釋與定義己身經驗的自由。就像開髖的實質意義是,釋放埋在體內深藏已久的沈重與憋屈,理解光明背後亦是有著黑暗之後,並且願意,給體內黑暗,幾個溫暖抱抱。
這也是我對彥菁的認識,自救者方得救人。起因我們也曾溺水,方有勇氣泳渡大海,是因也曾受傷的緣故,於是更懂包紮。於是,此書即是開髖大全,補氣大法,出生指南,且有彥菁親身/貼身/近身示範,帶你也去看她的傷害現場。
髖部實則能越打越開,就像我訝異,原來彥菁的書寫,還能一路坦率,我明白那背後,其實是她有意願剖開,像剜木瓜籽那樣,好好整理自己,允許自己不完美,看見失落與遺憾,追尋自由與自在,更想把這一切的路徑,給指引與分享出來。
我們都是這樣的,這樣也可愛的。我在這本書裡,看見我自己,並且願意,跟自己好好地待在一塊。──《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作者 柯采岑
挖掘黑暗面是彥菁的強項,長期追蹤她的文字,可以看到她無畏地直視社會、人性、甚至自己的創疤。而從這些文字,我們也都得到了勇氣,像是有人告訴我們:這也是可以說的,這也是可以質疑的,沒有必要屈就於理所當然,而當我們直視黑暗,就是完整的開始,彥菁為我們做了最美的示範。──心靈作家 柚子甜
人的一生,終究是與自己內在心魔交手,恐懼,來自我們曾不知如何處理的傷口,疤的觸感、痛的記憶,成了屏障,保護我們不受同樣的傷,如舊衣替你禦寒,終將不再合身,牽制行動。讀彥菁第二本書,你也會想如他一樣,牽自己的手,伴自己在時間之河中回溯,以客觀之眼,疼惜自己,讓恐懼隨風散去。漸漸透澈、漸漸坦率,自在之時,就是自由。──女人迷主任製作人 張婉昀
時間敦促著人們長大,卻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好好的」長大。
集體意識將每個靈魂,壓縮在一個個罐子裡,雖然簡便但這種絕對,卻抑制了無限的可能性,並留下了許多時空皺摺。
透過彥菁溫柔真摯的文字,除了閱讀到一次次自我面對,也同時意識到:「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快樂又頑皮的靈魂。」
是誰阻礙了你快樂的長大及變老?是自己嗎?
回應書中所述,人們的確無需看破紅塵,只需認出自己的人間天堂在哪,再慢慢走進去就好,最可愛的是每個人都不會一樣!
十分推薦此書給想和自己作伴的你。──作家及身心靈Youtuber 陳寧
放開完美的表象,開始經驗真實的自己。一路風景變幻無常,往內卻抵達踏實平安的人生。認識自己,理解自己,善待自己,因而善待世界──真是我們每個人能為世界帶來最美好的貢獻。──作家 許菁芳
當愛自己成為一種常見的自我表態,那麼有那種不愛自己的嗎?
有的,不過這些完全不愛自己的人,應該早已不在人世。
我們一定都還愛著自己,只是有時愛別人多一點,只為求別人多賞點眼,來愛我們。
用討拍心態來向世界撒嬌,並抱怨著生活很糟,這些都是因為愛自己才會出現的情緒。
但這樣的愛更多時候體驗到的卻是傷害,旁人都受到了波及。
所以彥菁的書要來幫助你,面對人生的各種恐懼,學會好好照顧自己的方式。──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俊德
「真實是有代價的。」做為成熟的現代人,我們活在他人的慾望中。收起脆弱,習用不同面貌回應他人期待的投射。身為一名女性/心理師,我好像就應該溫和接納,無時無刻展現愛心耐心同理心,回應他人的需求?但我真的想這麼做嗎?彥菁讓我看到追求真實一致的可能性。她的文字、她的言行、她的書、她的人,都是一致的,在這本書中真實赤裸的展現。我期待我也是,適度照顧他人感受,盡可能坦誠相待。才能跟自己,好好在一起。──諮商心理師、人生設計實驗室創辦人 盧美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