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為華人商學院學術界難得一見的原創理論作品,開脈絡學之先河。 *每個真實案例皆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並以科普語言解釋案例中理論精華,含金量極高。 凡事,皆有脈絡可循。思考的脈絡,就是學習全局思考,掌握問題的全貌,循著問題脈絡,看見使用者的痛點,看懂組織的作為,看破機構的制約。看見了問題的全貌之後,便可以打通脈絡,讓創新活過來,創造更大的成功。 本書作者透過多年跨企業的田野調查與行為研究,帶領讀者重回問題現場,抽絲剝繭地解開盤根錯節的問題全貌。 增訂第三版特色: 1.更豐富的案例,說明使用者、組織、機構三種脈絡中的創新原則。 新版案例增加旭山動物園(介紹「被使用者」的觀念)、捷運報(介紹「人物誌」的觀念)、故宮博物院(介紹「物裏學」的觀念)、梵谷藝術策展(介紹隨創的觀念)、瀨戶內海(介紹劣勢創新的觀念)等。 2.每個案例都點出不同的「脈絡」,並解釋如何由這些脈絡中找出洞見,設計創新方案,解決遭遇難題。 新版點出「創新來自創舊」(過去的脈絡)的重要性。 3.增加「觀念篇」,將每個案例中的理論精華,輔以科普化的解釋方式,讓讀者閱讀案例時,也可以知道要吸收哪些創新的核心觀念。 這些都是根據國際上最新的學術研究整理而成,像是使用者創新、關鍵多數、人物誌、科技意會、物裏學、識知、知識內嵌性、組織作為、再脈絡、組織例規、策略回應、在地脈絡、柔韌設計、隨創、劣勢創新等。讀者可以透過案例,輕鬆地吸收這些創新觀念的精華。這些觀念會引導創新者由不同的脈絡下手,去找出切入創新的槓桿點。 4.練拳不練功,到頭一場空;創新缺脈絡,徒勞又無功。 新版中特別解釋創新者要如何以脈絡來思考複雜的管理問題,而不是一味盲目追求創新工具,像是設計思考、服務科學、社會體驗工程等。本書強調思考以人為本,在地脈絡如何能鍛鍊出創新「內功」。讓企業不再土法煉鋼地推出創新;讓政府機構減低推動新政策風險(像是最近推出的勞工休假政策、司法改革、教育轉型等政策,因為沒有思考脈絡,結果導致創新推出愈多,問題愈加嚴重。)
推薦序(吳思華) 推薦序(李世光) 新序:創新,有時不擴散 01. 凡事,必有脈絡 壹部曲:看見使用者脈絡 02. 悲鳴之聲:旭山動物園的創新物語 03. 關鍵多數:衛星派遣系統的人性軌跡 04. 捷客任務:更具設計感的捷運報 05. 科技意會:洞見顧客的趨勢. 06. 物裡學:清明上河創宋潮 貳部曲:找出組織脈絡 07. 涉入哈佛:引進案例教學法 08. 越淮為枳:維修技術的轉移挑戰 09. 有作為,有所不為:新加坡科技集團的競標學 10. 再脈絡:迪士尼慘遭滑鐵盧 11. 臺下十年功:臺大奈米生醫跨領域團隊 參部曲:洞察機構脈絡 12. 策略回應:愛迪生的燈泡謀略 13. 在地脈絡:小七的創作魂 14. 柔韌設計:階梯數位學院巧避機構 15. 無中生有:策展梵谷燃燒的靈魂 16. 少力設計:瀨戶內海的跳島藝術旅行 曲終 17. 以脈絡思考創新
作者簡介 蕭瑞麟 華人脈絡學第一把交椅。以幽默案例帶領學員進入創新等領域,屢次獲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政治大學最佳教學獎。 於英國華威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取得工程碩士與商學博士,曾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亞太EMBA課程之客座教授。他的教學主軸包含資訊科技、組織變革與創新採納相關,並常受邀至英國、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講學。研究專長包含創新脈絡、資訊科技與組織創新、劣勢創新、供應鏈創新、開放創新、城市未來、科技意會、疆界物件、行動研究法等。 擅長進行跨領域質性研究,像是以科技跨服務業、教育業、交通業、新聞媒體業、都市更新、演藝經紀等議題。常以幽默的案例與角色扮演帶領學員進入創新的領域,並思考深刻的管理議題,屢次榮獲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政治大學EMBA最佳教學獎等。 著有《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科技福爾摩斯:科技優勢永遠源自創新》、《科技意會:衛星派遣的人性軌跡》等,皆連連獲獎。本書更被浙江大學出版社選定,以簡體字於大陸發行。所撰寫的案例作品也發表在Richard Ivey案例庫以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