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導讀 教學,既是藝術也是科學 陳鏗任 前言 給我們教師讀者的備忘錄 第一章 建構記憶 透過「提取練習」、「快速回想」,鞏固學習成果,建立長期記憶,解決考前焦慮症 第二章 融合式教學 學生的工作記憶容量各不相同,兼顧「賽車式」、「徒步式」學生學習速度的教學法 第三章 主動學習 鞏固長期記憶的神經連結,幫助學生對教材產生較高層次的理解 第四章 改善拖延症 番茄鐘工作法幫助學生進入專注模式,有助深層學習,不再逃避困難的課業 第五章 大腦演化與教學的關係 大腦可以接受訓練,改變用途,「直接教學法」幫助神經元產生新迴路,學習新素材. 第六章 主動學習 為什麼透過程序性系統學來的知識,運用起來比陳述性系統更加快速且自動?. 第七章 為你的班級建立習慣 如何用程序性記憶與適度獎勵,營造運作順暢的教室秩序 第八章 把學生連結起來 運用「合作學習」來幫助學生建立社交技能,並緩解學習壓力 第九章 線上教學 如何發揮老師的天賦與特質,設計配合大腦學習模式的線上教材 第十章 教案的力量 課綱→目標→焦點問題→評量,精準的規劃讓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後記 學起來!連起來! 附錄A小組合作的自治技巧 附錄B資深教師的檢核表 致謝 參考文獻 全書註釋
作者簡介 芭芭拉.歐克莉(Barbara Oakley) 芭芭拉.歐克莉博士是暢銷書《大腦喜歡這樣學》的作者。她與泰倫斯.索諾斯基共同開發的「Learning How to Learn」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線上課程,學生數以百萬計,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爭相報導。歐克莉在世界各地舉辦「有效學習與教學」研討會與工作坊,推廣數位學習不遺餘力,並致力於線上教材的開發。歐克莉是美國奧克蘭大學工程學教授、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AIMBE)院士,她以神經科學研究為理論基礎,致力於以有效的學習方式改善全世界的教育品質。她榮獲工程學最高教育獎項,包括美國工程教育協會切斯特.卡爾森獎(American Socie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hester F. Carlson Award)與西奧.皮爾金頓獎(Theo L. Pilkington Award),表彰她在STEM教學上的技術創新,以及在生物工程學教育方面做出的典範性貢獻。 貝絲.羅戈沃斯基教育(Beth Rogowsky) 貝絲.羅戈沃斯基教育博士是美國賓州布魯斯堡大學的教育學教授,曾在公立中學有十四年的英語教學經驗。她在羅格斯大學的「分子與行為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完成三年的博士後研究訓練,將先前的教學經驗連結到「大腦如何學習」這個領域。她主要研究如何增進學生的語言和讀寫技巧,並旁及從幼兒園到高等教育的日常教學,以及神經科學。她已在《教育心理學期刊》、《心理學前線》和《遊戲國際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時代》雜誌和《華盛頓郵報》曾特別報導她的學術成就。 泰倫斯.索諾斯基(Terrence Sejnowski) 泰倫斯.索諾斯基博士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員,負責推動計算神經生物學實驗室。他是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生物科學教授及神經科學、心理學、認知科學、電腦科學和工程學系兼任教授,擔任神經計算研究所(Institute for Neural Computation)副所長。一九八九年創辦《神經計算》期刊,由麻省理工學院發行。他是非營利組織神經資訊處理系統基金會會長,監督每年的神經資訊處理系統會議,也是入選三所美國國家學院(科學、醫學和工程學)的十二名在世的科學家之一。 譯者簡介 王心瑩 台灣大學化學系、清華大學生科所畢業,曾任職《科學人》雜誌,現為自由譯者。譯有《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那個人》、《迷戀音樂的腦》、《動物博物館》、《生命的故事:演化》、《你保重,我愛你——我和我的聰明鸚鵡艾利斯》(合譯)等書,合著有《台灣科技產業驚嘆號》。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