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
|
War: How Conflict Shaped Us |
|
|
|
|
|
|
|
|
ISBN |
9786263180123 |
定价 |
NT520 |
售价 |
RM81.30 |
优惠价 |
RM69.92 *
|
作者 |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
|
译者 |
曹嬿恆 |
出版社 |
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1-11-04 |
装订 |
平裝. 無. 448 页. 14.8.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0.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电子书试读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戰爭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權威重磅之作
對戰爭、人類與社會提供最完整的解答
有人類,即有戰爭
戰爭能摧毀一切,卻也推動文明進程
跨越數世紀歷史縱深,從戰爭的根源,
體認它如何左右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書籍;《週日泰晤士報》、《衛報》、《華爾街日報》推薦和選書;亞馬遜歷史類編輯選書
▋15張真實戰爭照片、畫作和雕像,記錄人類衝突與光榮的撞擊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伍碧雯 審訂、專文推薦
本書深入淺出、多角度及全方位探究戰爭的本質,從理由、手段、尚武的文明,到工業革命和民族主義對現代戰爭形態的發展與社會的演變。
書中集結從古典時代至今戰役的實例,闡述戰爭如何影響人類、社會、技術發展、國家、政治組織,以及意識形態如何影響戰鬥的原因和方式。本書帶你理解戰爭與人類是否密不可分、無法切割?人類為何而戰、如何而戰?從中會發現,戰爭在人性的貪婪、自我防衛和各種理念之下,所產生的影響無人能作壁上觀。
閱讀本書能了解到:
⋄何謂戰爭?
⋄人類從何時開始使用暴力?
⋄暴力是人類的基因?
⋄人類的發展為何需要戰爭?
⋄國家的崛起如何引發更大的爭端?
⋄軍事如何潛入人民的日常?
⋄戰爭如何推動文明的路徑?
⋄女性如何因戰爭而獲得權利?
⋄殘酷、破壞又浪費資源的戰爭能帶來益處?
⋄奧運、運動賽事等活動不是戰爭,卻顯露出許多戰爭特徵?
⋄戰爭如何創造更強壯、公平的社會?
素來享有「長期和平」(Long Peace)的我們,很容易就認為戰爭是別人才會做的事,人類看似已經遠離戰爭,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包括中南半島、阿富汗、非洲大湖地區及中東在內,依然衝突不斷。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研究估計,在1989年到2017年間,超過200萬人因戰爭而死亡。而自1945年以來,有5,200萬人因衝突而被迫逃難。
人類的言語、生活處處皆是戰爭留下的印記,我們活在一個戰爭所塑造的世界裡。戰爭使人民遷移、逃難;有如此多的邊界是被戰爭所界定,如此多的政權與國家通過戰爭而崛起與殞落。戰爭是最具組織性的人類活動,反過來促使社會變得更組織化。
當政府權力擴大時,戰爭也帶來有益的進步與改變:私有武力的終結、更好的法律與秩序、民主、社會福利、教育的改進、女性或勞工地位的改變,及醫藥、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但製造戰爭的因素——貪婪、恐懼、理念,持續在人類間發揮作用。氣候變遷的衝擊、爭奪稀有資源、大規模的人民運動、社會內與不同社會間日益嚴重的兩極分化、偏執民族分子的民粹主義崛起和擺出救世主姿態的魅力領導人,依舊為衝突的助燃劑。
戰爭是屬於人類身上的一部分?是國家有必要時可以正當使用的工具?甚至是某種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
「麥克米蘭的《戰爭》以『人』為全書的主軸:人的感受、人的反應、人的荒謬、人的矛盾……書中的主題不是國家、民族、戰術或勝負,甚至不是歷史時間序列,因為作者認為,『人』才應該是我們思考戰爭這個謎團唯一的關懷所在……」──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故,欲真切理解人類,必當傾力去認識、思考戰爭。
【國際書評】
「克勞塞維茨寫出《戰爭論》來指導軍事從業人員;瑪格蕾特.麥克米蘭寫了這本書,把戰爭這『令人憂擾不安的謎』解釋給我們其他人聽。她研究這個主題的恐怖與魅力,還有它的範疇與韌性,直言不諱,充滿人道關懷。唯有像麥克米蘭這樣的歷史學家,擁有廣博的知識、掌握資料來源的能力、清晰的思路和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如此出色地以一本書的篇幅駕馭這麼廣泛的課題。」──羅伯.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世界銀行前任總裁、美國貿易代表暨美國副國務卿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又寫了一本開創性的作品。這本書充實深化了我們對戰爭與戰事的知識,也藉此深化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沒有其他作者能夠綜論古今歷史而不過度簡化,或從無數的觀點中將這個題材如此連貫地呈現給讀者。她說得對,我們必須比以往更常去思考戰爭,她在這本傑出、書寫優雅的著作裡,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去做。」──麥馬斯特(H.R. McMaster),美國前國安顧問
「極為兼容並蓄地探討整個歷史上的戰爭如何鑄造出文化與社會,有如色彩斑斕、緊密交織的波斯地毯,不只呈現男男女女製造戰爭的諸多手法,也讓我們看到戰爭如何塑造出男人與女人……麥克米蘭寫來易如反掌,本書每一頁都很有趣,甚至娛樂性十足,讀這本書最大的樂趣是麥克米蘭在幾乎每一頁都整理出一些歷史軼事、歷史時刻和引述,用來闡釋她的觀點。它們大膽、醒目、而且五花八門,使這本書精彩絕倫。」──戴斯特.費爾金斯(Dexter Filkins),《紐約時報書評》(NYTBR)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 伍碧雯副教授
前言
第一章:人類、社會與戰爭
人類從何時開始死於暴力?
何謂戰爭?
暴力是人類的基因?
人類的發展與進化
利維坦的力量
索賠、稅收、借款
人民的軍事生活
戰爭推動文明的路徑
第二章:戰爭的理由
人類恆河沙數的爭端
國家開戰的意圖
人類創造的託辭
值得一死的理念
來自內部的敵人
戰勝了,然後呢?
第三章:戰爭的方法與手段
尚武的文明
戰略規劃
軍械的演進
第四章:現代戰爭的發展與變革
戰爭的產物
新的紀元展開
大後方的平民
民族主義
工業革命
社會控制與資源戰
戰時軍事
公民權利
軍國價值
第五章:打造戰士
為何當兵?
入伍的誘因
女戰士
性別刻板
戰爭裡的母親
從僱傭兵到忠誠部隊
嚴明軍紀的系統
軍隊的暴行
第六章:戰鬥的滋味
戰爭的五感
戰鬥的焦慮與恐懼
死與生
戰中的生活樣貌
另一個世界,另一種感受
無形的精神力
獨特的同袍情誼
暴力的狂喜
第七章:戰火下的平民百姓
女性的處境
百姓的處境
毀壞一切的焦土戰術
人民的反抗
戰爭中的女力
第八章:控制和規範戰爭
何謂公義之戰?
戰爭法的文明進程
反戰──人類道德的轉化
和平運動組織蓬勃發展
國家消滅戰爭的承諾
第九章:戰爭與藝術
從藝術看戰爭
藝術家腦中的戰爭
藝術參與了戰爭
被控管的藝術與背後的隱語
戰爭紀錄的創新
從藝術回憶戰爭
紀念儀式、紀念碑、雕像
緬懷與紀念戰爭
結語
致謝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牛津大學國際歷史名譽教授和多倫多大學歷史教授。她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75 年成為瑞爾森大學歷史系成員。2002 年成為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的教務長,2007 年至 2017 年,她是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的院長。她的著作包括《巴黎.和會》(Paris 1919)、《歷史的運用與濫用》(The Uses and Abuses of History)、《結束和平的戰爭》(The War That Ended Peace)、《尼克森與毛澤東》(Nixon and Mao)、《危險的遊戲》(Dangerous Games)和《拉吉的女人》(Women of the Raj)。
譯者簡介
曹嬿恆 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曾從事經濟研究、市場拓展與行銷企劃、企業資源規劃(ERP)顧問、知識管理等工作,並持有國際內部稽核師(CIA)證照。譯有《解密iPhone》、《一眼就突破盲點的思考力》、《高盛首席分析師教你看懂進場的訊號》,及合譯作品《為什麼最便宜的機票不要買?》、《全球經濟的關鍵動向》、《傷心農場》、《追債人》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