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頭書】異溫層迷航記【芭樂人類學2】(如欲購買新書請洽客服)
|
|
|
|
|
|
|
|
|
ISBN |
9789860666694 |
定价 |
NT450 |
售价 |
RM70.30 |
优惠价 |
RM35.15 * (-50%)
|
出版社 |
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1-09-24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40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什麽是回頭書?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29位人類學家.35篇迷航異溫層的田野筆記
從異文化到異溫層,從看見、感受,理解到學習
人類學是一門關於「異文化」的學科。峇里島的鬥雞、太平洋初布蘭群島的貝殼飾品交換、非洲努爾人的牛隻和婚姻制度……不過,人類學善於呈現的,不僅僅是處於遙遠異地的社會文化,而是在其中現身的人們的生命經驗:他們為何在意某些事、做出這樣那樣的行為,又為了什麼高興或難過;人類學家在遙遠陌生世界裡闖蕩冒險,但也築起跨文化之間的橋樑,使得鮮為人知乃至驚世駭俗的人類行為,都有獲得同理共感的機會。
正是如此,人類學不會只停留在異文化的田野。在世界各處彷彿平行宇宙般的各種溫層,不論在遠方或家中,總是能引起人類學家的關注與投入。人類學在乎的是差異的探尋,始終孕育著移動踏入、熟悉「異溫層」的能量。所以有一群人類學家從台灣的過去,到台灣原住民、日本統治下的沖繩、非裔美國人、國安法通過後的香港、流亡的藏人、紐約的波多黎各人,到台灣的「紐約東村」,從政治抗爭、疫病日常、台中東協廣場、課綱爭議、風電、女僕咖啡店、考古遺址……一步步踏進不同社群、不同場景、不同議題,以及在其中所面對的異溫層。
《異溫層迷航記》延續芭樂人類學一貫的日常細膩,用問題回答問題。本書分為七個單元。「連結異溫層的人類學開箱」是人類學面對當今快速變遷的世界與剖析「單一幸福路徑」的大補帖。面對COVID-19這個兩年來全世界都無法忽略的話題,「在這疫常的時空」從國境防疫、遠距教學、口罩意識形態、在地生活支持系統、疫情下的台灣原住民著手,提供了這場世紀之疫珍貴的田野筆記。「許多奮鬥持續進行」則是芭樂人類學向來不會錯過的政治與抗爭,談香港、美國黑人與日本沖繩,也談了與我們切身的離岸風電,以及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總統大選。
「有的戰場開在身體上」把討論拉回自身,討論性愛、家庭與情緒勞動;「有的在各地敲打與修補」關注空間、地方、社區,從台中東協廣場到宜蘭考古遺址的挖掘,除了空間,也埋入了時間的深度。「環境與各物種也是我們的身體」討論從南美到大洋洲再回到台灣的食物,可是我們怎麼吃、吃什麼,其實關乎我們如何看待與我們共存於這個世界的所有物種;「我們對著物體歌唱,如同世界總是對我們吶喊」則討論「聲音」所牽動的跨洋情感之流,從非洲鼓與印尼甘美朗、網紅阿翰、阿美族流行歌、西藏流亡歌曲,再到征服全世界的烏克麗麗。
台灣當代人類學家們關注時事,而且不只觀察批判,他們試著多加入一點同理,把這種種議題(多數是爭議)都當作是跨出同溫層,對異溫層的觀察、理解,甚至學習。
人類學家們在異溫層中迷航、返航、再迷航,並與我們分享那些稀奇古怪的,生機盎然的,積極亂入的,充滿福態的。分享最傷心,最黑暗,以及幸福的各種可能。
這是一本迷航於異溫層的田野筆記。
從中,我們想像與異溫層和解的可能。
|
|
|
|
|
|
|
|
|
|
|
|
|
|
|
目錄
芭樂探員HL 異溫層中的旅行者
芭樂探員NJ 迷航中的靈光
連結異溫層的人類學開箱
在《幸福路上》遇到人類學/郭佩宜
名為傷心與暗黑的人類學/黃郁茜
人類學可以怎樣改變我們的世界?關於格雷伯的公共人類學/司黛蕊
異溫層史觀:雌雄同體與離婚派對的啟示/趙恩潔
做一個會遲疑的聆聽者:給人類系畢業生(以及,所有人類學學徒們)/林開世
在這疫常的時空
誰是「疫情」?全球疫情下的台灣原住民/李宜澤
有人情味的防疫科技:一趟跨境隔離之旅的隨想筆記/李梅君
忽然我想起你的臉/黃郁茜
在聲音裡相遇:飛速教室裡的人類學/陳如珍
疫情下的機智小村生活/蔡晏霖
許多奮鬥持續進行
離岸風電啟示錄/呂欣怡
慈母鱷魚淚,逆子手足情:香港抗爭運動中的類親屬想像/鄭肇祺
黑人的命與種族資本主義:半世紀以來的美國黑人抗爭/劉文
毋須再叩首:沖繩當代的政治文化展演/趙綺芳
到底選舉有什麼好?/malaita
有的戰場開在身體上
歪的力量:泰國BL文化的跨境流布與政治動能/林育生
另類爸爸節/林文玲
情緒勞動:從女僕咖啡店到慈濟志工的一場思辨之旅/李宜澤
「我不是你的家人」:不願同桌吃飯的香港菲律賓家務傭工/陳如珍
誰怕性侵受害者?一段理論與創傷真實錯身的故事/彭仁郁
有的在各地敲打與修補
關於基隆「老家」的一些民族誌片段/林益仁
城中城:東協廣場的舊社區與新族裔/劉子愷
在大學校園裡蓋一棟「有建照」的排灣族石板屋/邱韻芳
遺址,和生活在上面的人/江芝華
台灣東村/蔡政良
環境與各物種也是我們的身體
卡瓦食譜與大洋洲的下酒菜/邱斯嘉
以「食」療癒內戰傷痕?從秘魯近年的餐飲業榮景談起/褚縈瑩
到了海南島才知道……「鹽來如此」!/陳伯楨
何謂「真正的」物種:台灣原住民生態命名的隨想/羅永清
「食人」文化政治學:再探復活節島大崩壞論述中的考古證據/林浩立
我們對著物體歌唱,如同世界總是對我們吶喊
來唱西藏的歌/潘美玲
你的名字:從現代音樂探討極簡主義電影配樂/林子晴
阿美心情:族語流行歌唱得出與唱不出的生命經驗/施永德
流動、復振、變通:烏克麗麗與夏威夷原住民運動/林浩立
擁抱你的口音:西語嘲仿、阮月嬌與新台灣/趙恩潔
|
|
|
|
|
|
|
|
|
|
|
|
|
|
|
主編者簡介
趙恩潔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林浩立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作者群(依文章順序)
郭佩宜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郁茜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司黛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恩潔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林開世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李宜澤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李梅君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陳如珍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高級講師
蔡晏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呂欣怡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鄭肇祺 國立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劉 文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趙綺芳 英國羅漢普頓大學舞蹈系資深講師
林育生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助研究員
林文玲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仁郁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益仁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劉子愷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助理教授
邱韻芳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人類學碩士班、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江芝華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蔡政良 國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暨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副教授
邱斯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褚縈瑩 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陳伯楨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羅永清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林浩立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潘美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林子晴 國立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施永德 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