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證嚴法師出家時,曾立下「不收弟子」的原則; 卻在不可思議的因緣中,收下了第一位弟子——釋德慈。 他年長法師三歲, 在靜思精舍常住眾中以身作則, 身體力行法華精神,樹立靜思家風, 《無量義經》:「智慧日月,方便時節,扶疏增長大乘事業。」 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面對生死無常, 德慈師父最後的遺言是—— 生生世世跟隨師父,行菩薩道。 ◆證嚴法師的最後叮嚀是—— 你我兩千多年前同在法會上,都曾向佛發願;所以現在身體力行,同行在莊嚴美麗的菩薩道上。慶幸這輩子的因緣,我們開出了一條利益眾生的道路……你可以安心了! 五百年前,師度徒,五百年後,徒度師。你先去了,要開路,師父後面去,就有個方向。我們師徒間,前後來,前後去,方向、道路正確,沒有偏差,就沒有隔礙。 相信此刻你的心、你的意念,應該在六瑞相的境界。六瑞現前,你要很輕安,飄飄然自在而去。記住,還要把握時間,方向分毫不偏,趕快再回來慈濟這條菩薩道,師父祝福你! 重點書摘 曾有人問:「師父,什麼是修行?」慈師父回答:「修行最簡單的講法,就是修掉不好習氣、修掉不好的行爲,專心奉獻給大眾。 慈師父分享早年跟隨證嚴法師修行時,法師告誡他們:「有能力時吃三餐,沒有能力就吃一餐。修行就是要自力『耕』生……但要幫助貧病人的事是不能停的……」——靜思精舍常住眾 慈師父曾勉勵我:「學任何東西都一樣,唯有一個『勤』字。勤練、勤練、勤練,是不二法門。」——釋德澡 病痛的折磨,絲毫沒有摧毀慈師父的心志,每天早上起床依然禮佛,輕安自在過每一天。這一分輕安自在,我想是來自早年的訓練、來自早年的磨練。——釋德傳 他一生守志奉道,為慈濟四大志業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捨報之後,還將大體捐給慈濟大學當「無語良師」,實在令人敬佩。——林欣榮(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校長,大學要拜託你了!」他那一握、那一聲請託,我瞬間明白了,慈師父堅持對志業體主管禮貌的尊稱,其實是蘊含著很大的尊重與期許,他期望主管們能把志業守好,就像他守護精舍這個大家庭一樣。——劉怡均(慈濟大學校長) 出家是為眾生付出,不是看破紅塵、逃避現實。 德慈師父出家近一甲子, 以「信、願、行」走在證嚴法師開闢的人間菩薩道, 行深般若,留下的足印最深也走得最遠。 靜思家風 靜思精舍僧團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力更生的精神,克己、克勤、克儉、克難依律生活,不受供養,並力行慈善濟施。常住僧眾做過二十多種手工,不曾用到分毫善款;廣納十方,更要成為全球慈濟人的後盾! 靜思精舍永遠的大師兄 德慈法師,生於一九三四年,臺灣花蓮縣新城鄉人。一九六四年依止證嚴上人,法名悟雲,字德慈,號紹惟。二〇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圓寂,世壽八十七,僧臘五十七載,戒臘五十五載。 身為靜思大弟子,以身作則領眾勤耕勞作,維持僧眾的修行與生活,上人肯定他「守護家風,樹立典範」。而其一輩子修行功夫,完全用在「扶疏增長」上人創建慈濟大乘志業。
〔序〕如常與如願 陳美羿 〔代序〕豈復有斯人乎? 王端正 〔最後的叮嚀〕守護家風 常住典範 證嚴上人 立志出家 生生世世的約定 葉文鶯 是諸眾生真善知識 親恩師恩重如山 陳美羿 法華因緣生生世世 靜思精舍常住眾 勤字下功夫 釋德澡 「輔弼」第一 釋德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