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1949年至1978年的中國是一片巨大的試驗田,承載著一系列社會實驗。有那麼一批西方人,因為各種原因前往中國,成為這場實驗的見證者,其中有桀驁不馴的留學生、有機智圓滑的記者、有理想主義藝術家、有手段老辣的商人……本書作者在留學期間以巴黎為中心,採訪了多位這樣的西方人,記錄下他們有關那個中國的个人記憶。 這一段段回憶包含著真誠的理解和共鳴,也夾雜著隔閡與一廂情願。然而正解有正解的收穫,誤解有誤解的緣由,都能夠幫助我們用更客觀的眼光看待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
5 序一|序王舒柳《那個中國》:一個台灣人的紅衛兵印象/鄭鴻生 29 序二|「我的」中國從貝多芬開始/賈雷蒂(Sandra Marina Carletti) 39 編者的話 43 一九五四|貝熙業:作為尾聲的開頭 53 一九五八|安德烈:外國專家—籠中的金絲雀 69 一九六四|巴斯蒂:出身不好?差生! 85 一九六五|魯林:法共黨員遭遇中國社會主義 105 一九六六|布朗:異國他鄉的青春 121 一九六八|阿薩亞斯:一廂情願—六八運動中的毛派 135 一九七一|瓦薩爾:毛主席像章的鏽痕 153 一九七一|羅麗丹:粉飾太平才是最大的真實 165 一九七三-一九七四|白樂桑與潘鳴嘯:「違紀學生」與「香港蛇頭」 197 一九七四|克利斯蒂娃:民族主義是抗憂鬱藥 211 一九七五|阿桑:趴在「紅寶書」上的貓 219 一九七六|老康:沒有理想國,但有可能性 231 一九七六|馬杜:革命不息,生意不止 243 後記 249 致謝名單 251 附錄| 1949-1976:中國大陸社會速寫 259 參考書目 261 譯詞對照表
作者簡介 王舒柳 上海人。華東師範大學法語系畢業;巴黎新索邦大學文化社會學碩士;現為巴黎新索邦大學文化社會學博士候選人。亦從事兒童文學和人文社科類論文的翻譯。 序文作者簡介 鄭鴻生 台灣台南人,1951年生。台大哲學系畢業,留美電腦碩士,曾任職電腦網路公司。著有《青春之歌:追憶一九七○年代台灣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華》(聯經,2001年)、《荒島遺事:一個左翼青年在綠島的自我追尋》(印刻,2005年)、《百年離亂:兩岸斷裂歷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年)、《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印刻,2010年)、《尋找大範男孩》(印刻,2012)、《重認中國:台灣人身分問題的出路》(人間,2018)。探討的議題以台灣的被殖民經驗以及兩岸人民百年離合為主軸。 賈雷蒂(Sandra Marina Carletti) 意大利漢學家,曾任威尼斯大學和那不勒斯東方大學中文系教授,歐洲漢學學會(EACS)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尤以魯迅作品分析為主。1977-1985年在意大利駐北京大使館工作。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