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四百年(第二卷):從當代臺灣本土觀察視野的研究開展及其綜合性解說
|
|
Four Centuries of Criticism in Zen Buddhism of East Asia : A Study of its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Taiwan |
|
|
|
|
|
|
|
|
ISBN |
9789577112040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优惠价 |
RM66.75 *
|
作者 |
江燦騰
|
出版社 |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1-04-12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74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剖析有關近四百年來,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形成史,包括各階段時代的歷史社會基礎,以及作為各階段時代的主要批判禪學知識學發展的類型,或其具有代表性知識社群及其具代表性個別人物。
本書主張,現代批判禪學思想本身的論述,其實是關於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詮釋學、或現代批判禪學思想變革史的歷史社會知識學論述,而非東亞所有傳統或現代流行的禪修方法論介紹。
因此本書本質上,就具有批判的歷時性又兼具共時性兩者的──從傳統末期到當代臺灣本土──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形成史的新詮釋性質。
本書特色
一本從明末到明治到當代臺灣的四百年新視野論著,
首次被長歷史跨距的系統性與批判性開展,針對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本土原創性深描。 |
|
|
|
|
|
|
|
|
|
|
|
|
|
|
目錄
一部溫故知新的批判禪學思想著作:略論江著從明末「社會禪」到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相關歷程/張崑將
序江著《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四百年》一書的理性批判詮釋學/劉宇光
致謝辭
第八章 戰前東亞佛教的國際交流與臺灣現代佛學研究
一、相關研究的檢討及時代背景簡述
二、「東亞佛教聯合會」的在日召開
三、「東亞佛教聯合會」在日召開的經過
四、中華「佛化新青年會」代表來臺交流及其作用
五、日治時期的臺灣現代佛學研究史回顧
六、結論與討論
第九章 戰前臺灣現代批判禪學實踐運動與禪儒知識社群的思想路線衝突問題:一個「臺灣佛教馬丁路德(林德林禪師)」的時代悲劇
一、林德林出家前臺灣佛教大環境之變遷及生活傳記
二、初期返鄉開創新佛教事業及其自編佛教聖典之問題
三、「中教事件」之爆發與林德林新佛教事業困境之形成
四、臺灣佛教海外知識社群的反彈:來自「駒大臺灣學生會」的批儒運動
五、林德林的寂寞晚年及其新佛教事業之中挫
第十章 林秋梧的新批判禪學思想及其巨大衝擊
一、關於林秋梧的研究與日治臺灣佛教史的定位問題
二、林秋梧早期教育背景及其參與文化協會的若干經驗
三、林秋梧出家後的佛教角色,及其推展佛教現代化改造運動的理念內涵問題
四、林秋梧的現代佛教理念,到底表現在哪幾方面呢?
第十一章 新竹客籍禪藝僧張妙禪與獅頭山金剛禪寺派的崩裂
一、張妙禪早年相關事跡考訂
二、張妙禪的佛教事業之開展及其遭遇的困境
三、〈略歷〉中提到
四、張妙禪派下林玠宗的改宗分歧問題
五、張妙禪派下賴耀禪的改宗分歧問題
六、張妙禪派下施斌宗的改宗分歧問題
第十二章 臺灣現代批判禪學思想變革的歷史社會基礎: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的開展歷程
一、戰後日本投降並撤離臺灣後直接對臺灣本土佛教發展的相關影響
二、1949年以來的相關詮釋史檢討及其歷史溯源
三、有關戰後臺灣本土佛教與四大佛教事業道場相繼崛起現象問題
四、戰後臺灣佛教大眾文化所以能全盛蓬勃發展的社會學視角分析
第十三章 戰後胡適與鈴木大拙對臺灣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新衝擊
一、戰後來臺之前胡適的禪宗史研究
二、返臺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之後胡適對禪宗史的研究
三、胡適的禪學新論在戰後臺灣造成的巨大衝擊與激烈回應
四、胡適的反佛教心態及其對虛雲禪師的連番質疑
五、胡適禪宗史研究的教內同情者:圓明(楊鴻飛)與印順
六、1969年在臺灣展開的禪宗研究大辯論
七、錢穆與楊鴻飛的連番交手
八、澹思(張曼濤)在錢、楊交手後的批評及其謬誤
九、胡適禪宗史研究大辯論後的新結晶
十、印順再次對胡適的禪宗史觀點進行評破
十一、當代海峽兩岸相關研究的近況概述
十二、結論與討論
第十四章 戰後兩岸提倡傳統應用禪學的代表性人物南懷瑾:一位精明的現實主義者!
一、從蔣經國總統時期的倉皇出奔北美到李登輝總統時期的涉入「兩岸密使」交流
二、從在大陸地區颳起的「南懷瑾熱」旋風到多面人角色的爭議問題
三、作為戰後兩岸提倡傳統應用禪學的代表性人物:南懷瑾,其實是一個精明的現實主義者!
第十五章 解嚴以來「現代禪在家教團」在臺灣大都會區的崛起及其頓挫轉型
一、有關「在家教團」概念、定義和解說
二、有關解嚴後臺灣佛教「在家教團」得以崛起的開放環境之相關研究論述
三、關於「現代禪在家教團」的「個案全程研究」
四、關於「現代禪在家教團」的「局部研究」
五、探討後對於相關問題的多層解說及其歷史重建
附 錄
一、前言
二、現代禪思想的出發點:印順法師為代表的現代佛教思想
三、肯定傳統宗派的價值
四、創立漢傳佛教新宗派的嘗試
五、現代禪的思想特色
六、現代禪思想的發展:從「以禪為本」到「以淨攝禪」
七、結論
第十六章 解嚴後當代臺灣新創立的兩大宗派之歷程觀察及其反思:「中華禪法鼓宗」與「慈濟宗」的「去印順化」真相
一、「法鼓宗」與「慈濟宗」之宗派創立前期史比較
二、「法鼓宗」與「慈濟宗」之宗派性質異同問題
三、附錄:來自資深的重量級印順研究者藍吉富教授的對於成立「慈濟宗」的相關評論
四、簡單的本章結論
附 錄 海峽兩岸現代性佛學研究的百年薪火相傳:新佛教史的體系性建構與批判性佛教思想詮釋的辯證開展
一、1949年以前海峽兩岸的現代性佛學研究史回顧
二、1949年以來臺灣本土的現代性佛學研究史回顧
三、結論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江燦騰
1946年11月3日生,桃園大溪人。現居新竹縣竹北市。
[學經歷]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文學博士。
曾任教於臺大與清大。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創校首位榮譽教授,現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退休兼任教授。
[學術專長]
臺灣佛教文化史、中國近代佛教思想史、東亞近代佛教史等。
[著作]
《現代中國佛教史新論》(1994年)、《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1997年)、《臺灣當代佛教》(2000年)、《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2001年)、《當代臺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2001年)、《臺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2003年)、《新視野下的臺灣近現代佛教史》(2006年)、《聖域踏尋:近代漢傳佛教史的考察》(2009年)、《臺灣佛教史》(2009年)、《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以及《當代臺灣本土大眾文化(卷一) :雙源匯流與互動開展精選集》(合著)等。
[學術榮譽]
(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紀念獎八次得主。
(2)第一屆宗教學術金典獎得主。
(3)第二屆臺灣文獻傑出工作獎的得主。
(4)2000年獲選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
電子郵寄地址:chiang1946@gmail.com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