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議題與方法——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與基本命題(1)
第一節 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初探(1)
一 民本主義的中國傳統思想淵源(1)
二 歐洲人本主義政治經濟思想的鏡鑒(7)
三 馬克思人本主義理論和中國共產黨民本主義實踐(9)
四 本書的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12)
第二節 人與物的關系(16)
一 財富的源頭是人的勞動和消費(16)
二 中心掠奪外圍的是其人而非其物(22)
三 馬爾薩斯人口論的謬誤與流毒(26)
四 “資源詛咒” (30)
第三節 政府、市場與人民(34)
一 關於公私關系的流行錯覺(34)
二 民本主義視角下的政府與市場關系(39)
三 強國家的締造(45)
第四節 中心與外圍(50)
一 中心與外圍之間的差異和變遷(50)
二 融資結構的中心外圍差異(54)
三 分化與演進中的中心外圍關系(58)
第五節 可貿易部門和非貿易部門(65)
一 一價定理與可貿易品(65)
二 GDP-PPP之誤與“巴庫斯—史密斯謎題” (69)
三 如何發展可貿易部門(71)
第二章 貨幣國際化與全球貨幣體系的重構(75)
第一節 全球貨幣體系的演進軌跡:從金銀復本位到美元霸權(75)
一 從復本位到金本位(75)
二 從金幣本位到金匯兌本位(79)
三 英美間貨幣權勢的博弈與轉移(83)
四 擺脫黃金枷鎖的美元霸權(88)
五 關於貨幣本質的爭論(93)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美元霸權:冪律(94)
一 貨幣國際化指數及其冪律(94)
二 美元霸權的好處(98)
三 美元“囂張特權”的條件和代價(104)
第三節 德國馬克與日元:貨幣國際化的經驗教訓(108)
一 內政與金融體制論(110)
二 實體經濟質量決定論(113)
三 國際政治決定論(116)
四 貨幣國際化的次序和時間窗口(121)
五 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124)
第四節 人民幣國際化的政治經濟學(126)
一 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126)
二 圍繞人民幣國際化的爭論(130)
三 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發展前景(133)
四 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的重塑(138)
第三章 美元體系的風險結構與定價(142)
第一節 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結構性特點與缺陷(142)
一 美元之夢取代黃金之夢(142)
二 主權貨幣作為全球儲備(147)
三 無錨貨幣與浮動匯率體系的基因缺陷(154)
四 未來的補救方案(159)
第二節 政治視角下的央行與貨幣政策(160)
一 央行及其獨立性的演變(160)
二 新自由主義與央行獨立性(163)
三 美聯儲的貨幣政治(166)
四 後危機時代的非常規貨幣政策(171)
第三節 遠端利率與人口春秋比(177)
一 究竟是什麽決定遠端利率背後的資金需求: 投資還是消費? (177)
二 人口結構視角下的遠端利率(184)
三 負利率時代的出現(192)
第四章 金融權勢與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興衰(195)
第一節 金融利益在美國政治經濟體系中的崛起(195)
一 金融業的遊說與權力俘獲(195)
二 金融去監管化(200)
三 金融壓倒實業(205)
四 “大到不能倒”(toobigtofail) (210)
第二節 全球化的興衰:從新自由主義到民粹主義(215)
一 美式全球化的興起與突變(215)
二 新自由主義的流行與證偽(217)
三 貧富分化與民粹崛起(222)
第三節 全球化興衰與中國的戰略定位(228)
一 國際格局變遷與全球化興衰(228)
二 中國是美式全球化的重要參與方(234)
三 美式全球化退潮期的中國應對(238)
第四節 國際金融中心的政治經濟學(242)
一 國際金融中心的變遷(242)
二 金融中心與政治(246)
三 如何打造亞洲和中國的金融中心? (248)
第五章 匯率的政治經濟學(253)
第一節 匯率制度的選擇與利弊(253)
一 匯率制度的分類及其優缺點(253)
二 經濟金融學視角下的匯率制度選擇(257)
三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下的匯率制度選擇理論(261)
第二節 對匯率的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解(269)
一 匯率研究的路徑問題(269)
二 關於匯率的常見謬誤(273)
三 匯率波動與經濟基本面的實證關系(277)
四 匯率波動與非經濟因素關系的實證檢驗(280)
第三節 美元、人民幣與“一帶一路”貨幣匯率(286)
一 美元指數(286)
二 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趨勢(291)
三 模型建構與“一帶一路”國家匯率穩定性預測(295)
第四節 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政治經濟博弈(298)
一 2005年之前:貶值、低估與固定匯率政策的再分配效應(298)
二 2005—2012年中美之間圍繞匯率升值問題的雙層博弈(303)
三 中美匯率爭論的兩個問題(309)
四 新時代的人民幣匯率(313)
第六章 債務的政治經濟學(316)
第一節 債務的政治經濟學(316)
一 關於債務杠桿的基本事實(316)
二 從萊因哈特到雷伊·達裏奧:美國知識界的債務情結(322)
三 美國聯邦債務的政治解讀(326)
第二節 中國債務的政治經濟學(333)
一 中國債務問題的態勢(333)
二 圍繞杠桿率的探索與教訓(338)
三 如何解決民營資本融資難的問題(342)
四 中國債務的改進空間(345)
第三節 債務評級的霸權(348)
一 評級霸權何以形成? (348)
二 現有信用評級體系的治理缺陷(352)
三 全球與中國評級市場的治理與改進(358)
第七章 結論(362)
一 對流行謬見的批判(362)
二 若幹觀點與猜想(365)
參考文獻(369)
後記與鳴謝(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