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4741618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优惠价 |
RM66.75 *
|
作者 |
李賢文
|
出版社 |
雄獅美術
|
出版日期 |
2021-04-09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144 页. 23.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牠的美麗,伴隨著傳奇與神話,
將在南臺灣大武山脈,恆久地被傳唱,被複誦,
被一次又一次的復活。
從今時,直到永遠!──李賢文
古往今來,某種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說生物總是會刺激藝術家的創作能量。臺灣雲豹,雖非如龍或鳳一般全然是虛構的,但近四十年來臺灣的山林中已經失去了牠們的足跡,從某個層面來說牠們已經彷彿是傳奇,而對魯凱族人而言,臺灣雲豹更是心中永遠的想望。
本書創作者李賢文前半生的頭銜永遠是「雄獅美術發行人」,後半生重拾畫筆後便積極走訪臺灣的各處山林,不但持續以彩墨抒發對臺灣自然風情的讚嘆,更深刻且動人的是其作品所散發的人文關懷。
2016年起因著好茶部落的吸引,李賢文多次來到北大武山,也因而結識多位熱情的屏東鄉親,其中更包括魯凱族的耆老史官。臺灣雲豹的傳說故事可能也就因此不斷迴盪在他耳邊,牠們的曼妙姿態也成了他想捕捉的題材。臺灣雲豹復育之不易是眾所周知的事,此時畫家可能心想,既然如此,那就在畫作中重現吧。於是,臺灣雲豹的各種姿態便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畫家巧心安排的各種場景中,牠們回來了。
學者推薦
當代藝術的議題性創作──環境生態保育與原住民的文化認同
李賢文熱愛大自然,更愛寫生繪畫。他先前創作的紀實風景水墨畫,畫面的構圖相當開闊,展現容納天地萬物的氣魄,他也非常注意細節,具風土意義的景物一一收進畫中,甚至將自己的形象也置入畫面,共同見證臺灣風景人文的特色。他的作品講究用紙的畫面效果,筆墨皴擦層次豐富,色彩清新淡雅,又充滿豐富的敘述情節,加上紀行詩文的題款,使得繪畫具有濃厚的文學性。反觀臺灣雲豹彩墨畫系列,他開始展開類似當代藝術的議題性創作,以雲豹主題提供視覺上的反思,提出環境生態保育以及原住民的文化認同問題。在表現形式上,他逐漸減少敘述性細節,傾向簡約凝鍊的繪畫語言,融入人生哲學與佛理,更具視覺震撼力與令人回味的餘韻。──黃琪惠(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
|
|
|
|
|
|
|
|
|
|
|
|
|
目錄
策展 臺灣雲豹回來了…李柏黎
頌歌 無中有語,語中有畫………….. 奧崴尼‧卡勒盛
導讀 當代藝術的議題性創作──環境生態保育與原住民的文化認同……黃琪惠
首卷 雲豹的呼喚
壹 北大武.雲豹石.奧崴尼
貳 回家的路
参 紅櫸木
肆 回望雲豹
伍 雲端雲豹
陸 雲中豹
柒 雲豹在我心中
捌 神山豹衣
玖 再見,雲豹
貳卷 我曾在這裡──北大武山‧臺灣雲豹五連作
序曲‧輝煌 〈北大武、七十歲、八小時、華麗啟步走〉
慢板‧攀爬 〈繩索、ㄇ型釘、星夜到黎明〉
行板‧如歌 〈山海、一線、吟嘯且徐行〉
快板‧如風 〈層雲、樹冠、鄉關知何處〉
終曲‧曲終 〈3092、遺跡、往來成古今〉
參卷 我還在這裡──臺灣雲豹三部曲的連續觸動
第一部曲──天蒼蒼,野茫茫
第二部曲──天地玄黃
第三部曲──宇宙洪荒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李賢文
1964年,師大附中寫生會創始會員,並擔任首任會長。
1971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同年創辦《雄獅美術》月刊。
1996年《雄獅美術》停刊,遷居中壢,以書畫自修。
2012年起分別在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政大藝文中心與臺北藝境畫廊舉行水墨個展。
著有《人間清曠》、《美的軌跡》、《文山春秋》與《後山有愛》。
2017年應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行個展「返回自然之夢」。
2021年應屏東美術館之邀,舉行個展「臺灣雲豹回來了——李賢文彩墨創作展」。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