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童偉格.胡淑雯 編序 靈魂與灰燼 童偉格 導讀 失落的故鄉 劉宏文 失去聲音的人 呂培苓 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六個子女[節選] 胡子丹 跨世紀的糾葛:我在綠島三二一二天[節選] 周志文 曹興城的故事 杜晉軒 流離尋岸的鄔來 郭于珂 生哥 鄭鴻生 荒島遺事──一個左翼青年在綠島的自我追尋[節選] 陳榮顯 一部紀錄片的完成 彭明敏 逃亡[節選] 唐培禮 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臺灣白色恐怖[節選] 謝聰敏口述 臺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節選]兼獄中來信 高金郎 泰源風雲──政治犯監獄革命事件[節選]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大事記
作者簡介 劉宏文(一九五四~) 馬祖南竿珠螺人,臺灣師大化學系畢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博士。歷任馬祖高中教師、臺中二中教務主任、仁德醫專助理教授兼學務長、靜宜大學與臺中教大兼任教授。於二○○九年開始散文創作,書寫四、五○年代在軍管戒嚴之下的海島故事,作品多發表於《馬祖日報》與馬祖資訊網。著有《鄉音馬祖》、《連江縣文化志、教育志》、《桃園市馬祖鄉親移民史》、《我從海上來》、《聆聽神明:橋仔漁村的故事》。 呂培苓(一九六九~) 中興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現為公視記者。先後任職於《民眾日報》、民視、公視新聞部文字記者、公視《獨立特派員》製作人、香港陽光衛視擔任歷史紀錄片製作人。著有《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六個子女》。 胡子丹(一九二九~) 安徽蕪湖人,十七歲在南京報考海軍司令部,一九四九年五月隨美和艦抵達左營,當時為永昌艦電訊上士,因有同袍從香港寫信提及其名字,同年十二月三日遭逮捕,以為叛徒蒐集軍事祕密罪名判刑十年。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七日,成為第一批送至綠島的「新生」。一九六○年三月七日出獄,後成立出版社、翻譯社,著有《我在綠島三二一二天》、《綠島因緣》、《活著真好》等書。 周志文(一九四二~) 原籍浙江,生於湖南,成長於臺灣宜蘭縣羅東鎮。曾任淡江大學、臺灣大學教授,現已退休。文學作品有《日昇之城》、《三個貝多芬》、《冷熱》、《布拉格黃金》、《尋找光源》、《風從樹林走過》、《時光倒影》、《同學少年》、《記憶之塔》等。 杜晉軒(一九九一~) 馬來西亞華人,世新大學新聞系、國立臺灣大學國發所畢業,曾任《多維TW》記者,現為《關鍵評論網》編輯,著有《血統的原罪:被遺忘的白色恐怖東南亞受難者》。 郭于珂(一九九四~) 馬來西亞華人,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報導者》特約攝影記者和《端傳媒》特約撰稿人,現為馬來西亞寰宇電視臺(Astro)華語新聞組記者兼導播。於大學時期開始創作影像與文字,攝影作品《當白天使降臨》收錄在《凝視・1095—報導者影像集》,文學作品〈生哥〉曾獲馬來西亞花踪文學獎報導文學評審獎。 鄭鴻生(一九五一~) 臺灣臺南人,臺大哲學系畢業,留美電腦碩士,曾任職美國電腦網路公司與資策會,現從事自由寫作。著有《青春之歌──追憶一九七○年代台灣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華》、《荒島遺事──一個左翼青年在綠島的自我追尋》、《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尋找大範男孩》等。其他文字散見《思想》、《臺灣社會研究季刊》、《印刻文學生活誌》等刊物。 陳榮顯(一九五八~) 國立藝專畢業。最早從事舞臺劇創作,一九九五年開始跟隨張照堂拍攝紀錄片。曾創作舞臺劇劇本《看不見的手》,並曾憑《臺灣軍人》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以《風塵少年》紀錄片入圍戲劇類為主流的金鐘獎導演,拍攝政治受難者陳孟和的作品為《一個人之島嶼的理想生活》。 彭明敏(一九二三~) 原籍高雄,出生於臺中大甲,二戰期間留學日本東京帝大時遭空襲美機炸斷左臂,戰後返臺入臺大政治系,出國留學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航空法碩士與法國巴黎大學博士,返臺後任教於臺大,一九六一年任臺大政治系主任。一九六四年與學生魏廷朝、謝聰敏發表「臺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遭判刑八年。一九六五年蔣介石因國際輿論壓力下令特赦,獲釋後遭嚴密監視,一九七○年化裝逃亡瑞典,再轉往美國。一九九二年返臺,曾於一九九六年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著有《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逃亡》等。 唐培禮(Milo L. Thornberry,一九三七~二○一七) 在德州北部長大,為波士頓大學宣校與世界宗教神學博士。一九六五年底,與前妻唐秋詩(Judith Thomas)奉衛理公會派任到臺灣傳教。抵臺初期,認識因特赦出獄沒多久的彭明敏,之後協助彭明敏於一九七○年脫逃出境。隔年三月因美國商業銀行爆炸案牽連,唐培禮夫婦在四十八小時內遭驅逐出境。回到美國後,繼續從事宣教與教學工作,也在阿拉斯加州和奧瑞岡州擔任牧師,二十多年無法以美國護照出境。二○○三年,唐培禮才有機會再到臺灣,並接受人權工作的表揚。著有《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臺灣白色恐怖》(Fireproof Moth: A Missionary in Taiwan's White Terror)。 高金郎(一九四○~) 雲林口湖鄉下崙人,十八歲考上建國中學,畢業後考上師範大學,因聽聞不入黨不行,選擇先去當兵。在海軍澧江艦擔任補給兵時,一九六三年因聽聞同袍提及把船開過去可得黃金三百兩,閒聊幾句,被控以謀劫艦叛逃投匪,判刑十五年,送往泰源監獄。一九七○年因泰源事件,之後移監綠島綠洲山莊,一九七五年因蔣介石過世獲減刑,同年七月十四日出獄,共繫獄超過十二年。出獄後考上文化大學新聞系,從事新聞工作,曾任《民眾日報》記者、臺北採訪主任、駐東京特派員,期間就讀東京大學新聞研究所。著有《泰源風雲──政治犯監獄革命事件》。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歷經多年籌備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二○一八年正式成立,除持續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亦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展現臺灣追求落實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決心。二○一九年,人權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Asia-Pacific),與國際人權思潮接軌,促進民主與人權理念的推廣及深化。 主編簡介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