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共收錄了七篇文章。第一篇先剖析臺灣長老教會的政治神學基礎,從長老教會所公告的政治性「宣言」與「牧函」,整理出長老教會政治關懷之演變。第二篇從理論面、實踐面來探討何謂「創新喪禮」,並從儀式功能之角度思考追思三禮的意義與貢獻。第三篇以淡水區每年六月二日的「馬偕日」為例,爬梳出區公所與地方教會團體的互動脈絡。 第四篇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一領一.新倍加」運動為例,了解「宗教組織變革」的意義與其必要性,藉由訪談實際推動者、教會人士與教會學者,檢視從五〇年代開始長老教會所提出的宣教策略並提出建議。第五篇是探討家庭宗教教育的的基本原則與核心概念,重新勾勒臺灣的家庭宗教教育之可行輪廓。 第六篇以真理大學聖經課程為例,詳述基督教大學如何完善聖經課程教學方法與模式。第七篇系統性介紹長老教會「松年大學」的沿革、現狀與課程等,而後討論長老教會的高齡教育策略,未來教會如何以此機制配合政府的「長照2.0」政策,讓福音的傳遞無遠弗屆。 本書特色 1.剖析臺灣長老教會的政治神學基礎;探討何謂「創新喪禮」,並從儀式功能之角度思考追思三禮的意義與貢獻。 2.以淡水區每年六月二日的「馬偕日」為例,爬梳出區公所與地方教會團體的互動脈絡。 3.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一領一.新倍加」運動為例,了解「宗教組織變革」的意義與其必要性。 4.探討家庭宗教教育的的基本原則與核心概念;以真理大學聖經課程為例,詳述基督教大學如何完善聖經課程教學方法。 5.系統性介紹長老教會「松年大學」的沿革、現狀與課程等,討論未來教會如何以此機制配合政府的「長照2.0」政策。
【臺灣長老教會政治關懷之變與不變】 一、前言 二、長老教會的政治神學基礎 三、長老教會政治神學思想之落實 四、長老教會政治理念的挑戰與回應 五、結論──從「政治關懷」反思「教會政治」 六、參考資料 【臺灣基督教喪葬儀式之變遷──以客家教會「創新喪禮」為例】 一、前言 二、臺灣基督教喪禮儀式之探討 三、「創新喪禮」之意義與實踐 四、從儀式功能再思「創新喪禮」 五、對於「創新喪禮」幾點批判性的反思 六、結論 七、參考資料 附件一:基督教喪葬程序實例 附件二:追思三禮的程序與作法內容表 附件三:臺灣基督教喪葬儀式相關相片 【鎮公所與教會團體之互動研究──以淡水「馬偕日」活動為例】 一、前言 二、馬偕與淡水的發展 三、「馬偕日」與淡水鎮公所 四、從「馬偕日」來看鎮公所與地方基督教會之互動 五、結論 六、參考資料 【從「組織變革」概念反省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之宣教策略──以長老教會「一領一‧新倍加」運動為例】 一、前言 二、組織變革的意義與長老教會的組織特質 三、長老教會歷年來的宣教運動 四、從組織的觀點來反省長老教會的宣教策略 五、結論 六、參考資料 【基督教家庭宗教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臺灣經驗分析】 一、前言 二、家庭宗教教育的經典與歷史淵源 三、個案研究與分析 四、進行家庭宗教教育的基本原則與核心概念 五、結論―個人經驗的分享與反省 六、參考資料 【在大學通識教育放入聖經課程之研究──以真理大學聖經課程為例】 一、前言 二、各校通識聖經課程之實施原則與方式 三、真理大學的聖經課程 四、個人教學簡介 五、通識課程中之「聖經課程」綜合分析 六、結論 七、參考資料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高齡教育策略與實踐──以長老教會松年大學為例】 一、前言 二、高齡教育與「在地老化」在臺灣之發展 三、長老教會松年大學之介紹 四、從松年大學初窺長老教會的老人教育策略 五、松年大學與長照2.0 六、結論──從「宗教對話」觀點反思 七、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蔡维民 學歷:輔仁大學哲學博士、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曾任: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任/所長 真理大學台南校區處長 真理大學行政副校長 真理大學代理校長 行政院內政部宗教諮詢委員 考試院高等考試典試委員 現任: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 行政院內政部宗教諮詢委員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宗教團體法關懷小组委員 臺灣神學院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