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聚焦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內地與香港,嘗試討論冷戰文化的緣起、構型及其問題。作者引入冷戰文化的研究框架,或以文人的空間流轉及其作品的傳播流布為線索,或以同一時期不同區域小至文藝專題大至文藝生態作對照,管窺兩地文藝風景參差錯落之處。本書一方面歷史化地透視各種政治力量在當地文藝場域建構過程中的深度參與及其長久影響;另一方面,也將戰後文藝走向與文人流轉置於更為廣闊的國際冷戰格局下進行理解與反思。
導論:冷戰視野與20世紀中期文學研究的 現狀與方法 1 一、20世紀中期文學研究之現狀與方法 2 二、國際冷戰文化研究之現狀與方法 7 三、新視野與新課題 11 第一章 幕布上的冷戰: 《腐蝕》的改編與意義 31 一、「她」之命名:從「特別任務」者到「美蔣特務」 34 二、「她」之生死:從「美蔣特務」到「反革命分子」 58 三、「反特片」之濫觴:欲望表徵與政治編碼 71 第二章 時代文學的典範: 趙樹理的文藝實踐與理想 83 一、小說形式的綿密性:人事、場景與時間 85 二、小說圖景的整體性:階層、性別與權力 94 三、「新啟蒙運動」:以民間本土為正統 102 第三章 風景詩學的重構: 1949年後沈從文的審美困境 113 一、「復筆」的困境:風景與抒情 115 二、審美的困境:風景與美學 131 三、「抽象的抒情」:有情與事功 141 第四章 左翼文藝的承繼: 《二月》的改編與接受 149 一、從浪漫「孤雁」到革命青年 150 二、從批判公映到觀眾熱捧 163 三、冷戰政治訴求與文藝觀念構建 171 第五章 西洋文藝的取捨: 批判18、19世紀文藝作品 177 一、重估現代主義文學:好懂與難懂 179 二、文藝教育與報刊出版:翻譯與衍生 188 三、餘音未絕:表演與重生 201 第六章 香港現代主義: 文學理想樂園與自由民主精神之重建 215 一、文藝新潮社:人類靈性的探求者 217 二、《文藝新潮》:文學的烏托邦 230 三、世界主義:撫觸國際文壇脈動 236 第七章 離散的純境: 香港疊印、中國關懷、世界想像 247 一、馬朗:跨越滬港的吟詠者 248 二、楊際光:純境遠景的追夢人 265 三、李維陵:理性時代的守望者 277 第八章 殖民地的「賣夢人」: 冷戰與現代主義的煉金術 291 一、夢囈式的抒情:形式創新及其限度 294 二、殖民地的苦悶:美援文化的在地化 310 三、「銜卵築涯角」:複述自我 317 第九章 跨界的限閾: 香港左派電影的冷戰命運 321 一、香港左派電影的身分建構:「中間性」特質 325 二、本土的政治限制:香港、美國與臺灣 334 三、內地的政策變動:滬港合作、衝突與中斷 343 第十章 幕布後的冷戰: 香港的電檢制度(1947-1971) 361 一、電檢規例與特別顧慮(1947-1956) 364 二、政治審查與內地電影(1954-1971) 371 三、政治審查與美新處電影(1949-1971) 389 參考文獻 399 後 記 417
作者簡介 杜英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柏林自由大學歷史與文化研究系博士後。曾為哈佛大學東亞系(2010-2011,2018)、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歷史系(2017-2018)、香港中文大學(2014.7,2015.2)等訪問學者。研究計劃獲得中國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社科基金、歐盟瑪麗.居禮研究基金與柏林自由大學聯合基金等資助。專著《重構文藝機制與文藝範式:上海,1949-1956》(上海:三聯,2011)獲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著作類)。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