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言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前人研究成果探討 壹、王學派別的分類 貳、個別研究的探討
第二節問題意識的提出
第三節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晚明王學由心轉性的背景 第一節內緣——性體詮釋的開放性
第二節外緣 壹、王學流弊的蔓延 貳、對朱、王學的反省
第3章 宗性思潮的醞釀——劉師泉「悟性修命」說於良知教的承接與轉折 第一節由學行看師泉對王學的承繼與推動
第二節「悟性修命」說的思維起點與問題意識 壹、「悟性修命」說的思維起點 貳、「悟性修命」說的問題意識
第三節「悟性修命」說的理論架構 壹、「悟性修命」的工夫指向 貳、「悟」、「修」關係的開展
第四節「悟性修命」說的辯證困境與理論效應 壹、「悟性修命」說的辯證困境 貳、「悟性修命」說的理論效應
第五節「悟性修命」說的評價與理學意義 壹、「悟性修命」說的評價 貳、「悟性修命」說的理學意義
第4章 以性為宗的確立——王塘南的宗性思想與「透性研幾」的工夫 第一節塘南宗性思想的緣起 壹、學思歷程與師友啟迪 貳、救弊意識的擴大與深化
第二節性體義理地位的釐定 壹、性體的內在結構 貳、「以性為宗」的內涵指向
第三節性與心的關係
第四節性與良知的關係 壹、良知的地位歸屬 貳、良知內涵的異化
第五節透性研幾的工夫 壹、本體工夫的的異轍及實踐困境 貳、研幾工夫的提出與修悟關係的轉進
第六節塘南宗性思想在王學發展上的意義與困局
第5章 攝知歸止的提倡——李見羅的攝知歸性與止脩宗旨 第一節見羅的思想轉折與問題意識 壹、生命歷程與思想變化 貳、止脩宗旨的問題意識
第二節止脩雙揭的學思淵源 壹、王門諸子的思想啟迪 貳、參究《孟子》、《大學》
第三節至善本體的辨明 壹、心性之辨 貳、性知之辨
第四節脩身為本的實踐取向 壹、歸宗於性 貳、本的義涵
第五節止脩工夫的內在關係 壹、一體非二 貳、交互相養
第六節宗性工夫的理論問題與思想價值 壹、宗性工夫在現實體現上的困境 貳、宗性思想的影響與意義
第6章 性氣合一的新局——楊晉菴即氣言理的進路對心性關係的開展 第一節政治變局對實學思潮的醞釀 壹、關懷層面轉移對學術思維的啟迪 貳、實學思潮對王學修正途徑的轉進
第二節即氣言理的義理進路 壹、理氣是一的理論架構 貳、對「氣質害性」說的反對 參、氣質即義理的人性論
第三節氣性格局下的心性關係 壹、氣論對宗性思維的挹注 貳、心性體用動靜之旨辨義
第四節心性分合下的實踐取向 壹、心性辯證意義的展開 貳、表裡交修的工夫取徑
第五節晉菴在宗性思潮中開展的新局與理學意義
第7章 晚明王學宗性思想的義理脈絡 第一節 心性漸分的發展取向 壹、劉師泉的即性言心與王塘南的漸分心性 貳、李見羅的攝心歸性與心性走向徹底分化 參、楊晉菴氣性格局所開出的即心顯性之途
第二節良知內涵的異化 壹、劉師泉對見在良知的批駁與良知「知止」義的提出 貳、王塘南從知根於性說將良知定位為介乎體用之間 參、李見羅的良知屬後天知覺說與良知議題的漸趨隱沒
第三節體用工夫的開合 壹、劉師泉悟性修命說所開出的體用二分工夫 貳、王塘南透性研幾工夫的歸本宗性取向 參、李見羅的止脩宗旨與塘南宗性工夫的異同 肆、楊晉菴氣性格局所延展出的心動顯性工夫
第四節宗性思想的發展成因與理學定位 壹、由各家思想異同成因看王學由心至性的轉折關鍵 貳、宗性思想的理學定位
第8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