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流行音樂(1927-49):雜種文化美學與聽覺現代性的建立
|
|
|
|
|
|
|
|
|
ISBN |
9789866475726 |
定价 |
NT320 |
售价 |
RM50.00 |
作者 |
洪芳怡
|
出版社 |
政大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69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討論1927至1949年間以上海為發展中心的中國早期流行音樂,如何以聲音形式,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辯證角力,帶來文化與聽覺的啟蒙。這個樂種既仰賴聲音機器存在與散佈,它便不只在音樂內容上為聽眾造成衝擊,製造與傳播這種音樂的聲音技術也形塑了聽覺現代性。音樂為複雜文化網絡中的一部分,本書企圖呈現上海流行音樂與彼時文學、文化、思想、美學之間的互文性,由聲音的角度重構與認知時代的文化結構和美學秩序。
黎錦暉作為研究的切入點與音樂發展的基準點,他以流行歌曲示範現代生活中,從愛情到愛國情操等各種面向。上海流行音樂以黎錦暉的美學秩序為規則,隨著樂風成熟,所謂「爵士樂」風格、舞曲節拍等外來元素的使用越是頻繁熟練,外新內舊的音樂手法也就越顯隱晦難辨。上海流行音樂以崇洋媚外的假動作的意義在於,失誤性的模仿建立了音樂的主體性,鬆動外來力量的權威與規訓,本書將之視為聲響上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幾個核心思考
提問一:視覺或聽覺的眾聲喧嘩?
提問二:揉雜美學的遊戲規則
提問三:發聲問題
提問四:科技與社群
上海流行音樂概述:唱片與歌手
重思上海
第二章 「淫樂」美學:黎錦暉、明月社與早期流行歌曲
黎錦暉的音樂春秋大夢
「愛」與「美」救國論
小妹妹的貓兒前身:聽覺審美與用嗓方式溯源
第三章 拼貼、拉鋸與異變:上海流行音樂發展
擬古仿西的新樂種
上海流行音樂的發展軌跡與內在秩序
聲響學舌:混血音樂的抵抗、顛覆與越界
第四章 現代性聽覺啟蒙
聽什麼,怎麼聽
留聲魔幻新時代
小狗聽什麼?留聲機的亡者之聲
聽覺鏡像
聲音科技與演唱風格的轉變
第五章 結論:聽覺快感的顛覆美學
再論研究方法與目的
都會生活有聲指南
雜種貓的顛覆性歡愉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洪芳怡
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於2013年取得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學位,現為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愛音樂,愛文學,愛思考,愛毛小孩,愛靈魂,愛另一半,愛上帝,相信活著就是最大的奇蹟。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