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向善論發微:傅佩榮「人性向善論」之形成、論證與應用
|
|
|
|
|
|
|
|
|
ISBN |
9789863601685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优惠价 |
RM66.75 *
|
作者 |
傅佩榮,許詠晴,曹行,熊偉均,楊舒淵,饒忠恕,傅琪媗
|
出版社 |
立緒
|
出版日期 |
2021-01-15 |
装订 |
軟精裝. 單色印刷. 408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人性向善論」是傅佩榮教授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哲學論述之一。
此觀點由傅佩榮教授於1985年初次提出,以「向善論」取代七百多年前朱熹用以詮釋儒家的「本善論」,歷經多年累積,逐步完善,形成一套基於經驗事實、合乎理性反省,又能夠指點理想途徑的古典儒家人性論詮釋。
傅佩榮教授指出,所謂古典儒家,是由孔子所創立,經孟子推廣完成的一套哲學系統。孔子與孟子主張人應該修養成為君子,並以聖人為最高目標;故欲學習儒家,必先分辨其人性論。
「人性向善論」簡要言之,是指「因為人性向善,所以人生要擇善固執,進而抵達止於至善的理想」。此論述牽涉諸多概念、判斷與推論,自提出以來,更引發許多爭議及討論,需要層層深入剖析。
本書由傅佩榮教授著作之〈孔子的人性向善論〉與〈孟子的人性向善論〉,對此一主張做了至今為止最完整的詮釋,其中亦借用西方概念及理論,有助於今人的澄清與明辨。
書中同時收錄傅教授之六位學生:許詠晴、曹行、熊偉均、楊舒淵、饒忠恕與傅琪媗之論文,分別論及人性向善論之形成過程、與不同立場的爭論、與朱熹理論的對照、在現代醫療倫理的應用,以及傅教授的哲學方法論與《易經》教學。
傅佩榮教授深耕哲學領域逾四十年,研究內容廣及儒家哲學、道家哲學、西方哲學與宗教哲學等領域,累積豐富的著作與課堂、影音教學;而儒家的「人性向善論」始終為傅佩榮教授關懷之要,本書可謂針對傅佩榮教授多年研究之集大成之作。
本書特色
.「人性向善論」是傅佩榮教授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哲學論述之一,自於1985年初次提出以來,引發許多爭議及討論。傅教授在本書中對此一主張做了至今為止最完整的詮釋,為其多年研究之集大成之作。
.經典閱讀。歷經多年累積,逐步完善,所形成的一套基於經驗事實、合乎理性反省,又能夠指點理想途徑的古典儒家人性論詮釋。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傅佩榮
第一部分 孔子的人性向善論╱傅佩榮
一、前言
1.詮釋經典的方法
(一)究竟說什麼 (二)想要說什麼 (三)能夠說什麼 (四)應該說什麼
2.儒家以前的人性觀
二、孔子的使命:承禮啟仁
1.自我的覺醒
「克己復禮」
2.禮與仁的關係
「繪事後素」
3.仁的三層意義
(一)人之性 (二)人之道 (三)人之成
三、天的意義
1.天的原始功能
2.天概念的演變與危機
3.孔子所知的天命
四、如何理解人性
1.人的生理、心理與倫理
「三年之喪」
2.人的血氣、心、仁
「君子有三戒」
五、「人性向善」在說什麼
1.人性何所指
2.「向」字在說什麼
(一)動力論 (二)人心之不安 (三)由內而外,由己而人,由知而行,由心而天
3.「善」的意義
(一)善的三種用法:自然界的,道德的,形上學的
(二)自然主義的謬誤:混淆事實與價值
(三)善的操作定義
4.善與人性的關係
第二部分 孟子的人性向善論╱傅佩榮
一、前言
1.孟子對「惡」的認識
(一)經濟差 (二)教育偏(三)形勢強 (四)人心放 (五)邪說出
2.孟子如何批評不同的人性論
(一)性無善無不善 (二)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三)有性善有性不善
二、孟子所建構的人性論
1.情與才何所指
2.心之四端是什麼
3.心沒有惡端嗎
4.人的身、體、氣
5.如何養浩然之氣
6.性與命的關係
7.人性結構的核心概念:心
三、人性與天的關係
1.孟子的天概念是有所傳承的
2.孟子如何使用天概念
3.孟子的新見
(一)順天、逆天 (二)樂天、畏天 (三)知天、事天
四、快樂觀、聖人觀、境界觀
1.快樂觀
2.聖人觀
3.境界觀
第三部分 相關研究論文
一、由人性向善至天人合德——古典儒家人性論的起點與終點╱許詠晴
二、性善論之比較——人性本善與人性向善╱曹行
三、「人皆可以為堯舜」?——論朱熹本善論與傅佩榮向善論之關鍵差異╱熊偉均
四、如何做好病人自主決定?——人性向善論的指引╱楊舒淵
五、傅佩榮教授到底怎麼做哲學?——從傅佩榮教授專書中探析其「哲學方法論」╱饒忠恕
六、試探傅佩榮教授《易經》教學之進路——以辨析隨卦、噬嗑卦、小過卦之爻辭為例╱傅琪媗
附錄
(一)傅佩榮簡歷
(二)出版品
(三)學術論文選目(以未收入專書者為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傅佩榮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主任兼研究所所長。著有《哲學與人生》、《柏拉圖》、《儒道天論發微》、《儒家哲學新論》、《孔門十弟子》、《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文化的視野》、《西方哲學心靈.全三卷》、《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全三卷》、《傅佩榮宗教哲學十四講》、《傅佩榮先秦儒家哲學十六講》、《傅佩榮周易哲學十五講》、《傅佩榮論語、孟子、易經二十四講》等,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大學.中庸》,譯有《四大聖哲》、《創造的勇氣》、《人的宗教向度》等書,策劃《世界文明原典選讀》(全六冊)及編譯《上帝.密契.人本》。
共同作者∥許詠晴、曹行、熊偉均、楊舒淵、饒忠恕、傅琪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