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讀古文,學智慧》序
家庭和諧,從心開始--〈鄭伯克段于鄢〉的深意 鄭莊公「小霸中原」與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周鄭交質〉與〈鄭莊公戒飭守臣〉互參 齊桓公:政治強人的霸業與悲劇--〈齊桓公伐楚盟屈完〉與〈齊桓下拜受胙〉互參 為宋襄公正名--〈子魚論戰〉的前前後後 晉文公的稱霸之路--〈寺人披見文公〉與〈襄王不許請隧〉互參 秦穆公:稱霸西戎話功過--〈陰飴甥對秦伯〉、〈燭之武退秦師〉、〈蹇叔哭師〉互參 「官二代」實在不好教--〈石碏諫寵州吁〉與〈觸讋說趙太后〉互參 修德重於「問鼎--〈臧哀伯諫納郜鼎〉與〈王孫滿對楚子〉互參 「只愛一點點」--〈魯共公擇言〉的深意 介之推的「四項基本原則」--〈介之推不言祿〉之前前後後 美輪美奐又如何--〈晉獻文子成室〉與〈凌虛台記〉互參 「勞動者是最美的人」--從〈敬姜論勞逸〉說起 規定大多是被領導破壞的--從〈臧僖伯諫觀魚〉說起 不替混蛋領導背黑鍋--〈晏子不死君難〉中的智慧 顏斶的底氣和孟子的「三不為」--從〈顏斶說齊王〉起 中國古人的生態倫理--〈里革斷罟匡君〉之解讀
聖賢多樣性--從〈伯夷列傳〉說起 「辭之懌矣,民之莫矣--春秋時期的外交辭令 破解李陵困局--由〈李陵答蘇武書〉引發的思考 漢代的人權宣言--值得一贊的〈尚德緩刑書〉 永遠的陶淵明,永恆的桃花源--〈桃花源記〉與陶淵明的現代意義 為什麼「憂道不憂貧」--〈叔向賀貧〉與〈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互參 「正蒙難,法授聖,化及民--從柳宗元〈箕子碑〉談起 徐元慶復仇案引發的文化論爭--由柳宗元〈駁復仇議〉看中國古代的禮法之爭 勵志人生之歐陽修版--〈瀧岡阡表〉與家庭教育 「官德」文章與中國傳統文化--〈諫太宗十思書〉、〈待漏院記〉、〈閱江樓記〉互參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與隱逸文化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