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前言 第一章 二十世紀初「東亞」之誕生 第一節對於儒學史的關注 梁啟超、井上哲次郎、丸山真男的思想史敘述 殖民地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 第二節對十七世紀的注目 第二章 十七世紀儒者世界的樣態 第一節朝鮮的士大夫社會 遭逢華夷變態 士大夫集團的出生與成長 科舉和士大夫社會 第二節無法取得共鳴的日韓儒者 「中華」與我國 以儒者為業 第三章 朝鮮儒者的信念 第一節朝鮮朝儒者社會的思想基礎 儒者第一義 學術環境 學術討論之重點 第二節新注釋登場之際 問題的焦點 圍繞「改朱子之注」的攻防 異見提出者之自我認同 第四章 朝鮮儒學史的展開關鍵 第一節對朱子學的鑽研 追蹤朱熹學說之變化 朱子非聖人 從儒學史消失的「宋時烈門下朱子學研究方法論」 第二節朝鮮儒學提出創見之模式 否定獨創性 作為出發點的朱熹注釋 第三節如何定義新解釋 尹鑴之「精意感通」 朴世堂之「初學入德之門」 趙翼對於饒魯學說之接受 第五章 東亞之中的朝鮮儒學史 第一節觀點轉換 經學的途徑 經學思想與現實思想的不一致 對十七世紀朝鮮儒者的合理要求 第二節從東亞的視角出發 「古」 理解朱子學的方式 方法論──文脈重視或文本重視 終章
作者簡介 姜智恩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韓國高麗大學校漢文學科畢業、韓國高麗大學校大學院國語國文學科碩士、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研究專長為韓國儒學史、東亞儒學史、東亞學術史。 譯者簡介 蔣薰誼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與中文系雙主修畢業,政治思想碩士。現就讀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班。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