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以半世紀來大陸現實主義小說的演變為綱,在歷史發展的軸線下,聚焦於不同時期具代表性和影響性的作品。作者以新批評的精神出發,兼顧歷史和社會的交叉影響,深刻剖析小說的主題義涵、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並歸結出「掙扎於文學與政治」、「反思歷史與人性」、「探索形式與語言」三大創作特徵。 本書特色 1.聚焦1949-1989年後至今的中國現實主義小說,歷經不同政權的發展脈絡。 2.精選宗璞、李準、北島、茹志鵑、劉恆和王小波的六部作品,深刻剖析分析主題、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也印證各個時代的精神特徵。
自 序 緒 論 大陸現實主義小說的道路 一、大陸當代文學的現實主義涵義 二、迂迴期:中共十七年的現實主義小說(1949-1966) 三、沉潛期:文革十年的現實主義小說(1966-1976) 四、復甦期:新時期的現實主義小說(1976-1989) 五、開放期:後新時期的現實主義小說(1989 年以後) 六、小結 第一章 知識分子的抉擇──宗璞與〈紅豆〉 第一節 宗璞的知識女性婚戀小說 第二節 跨進人性愛情的禁區 第三節 知識分子性格的形塑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農村新人的塑造──李準與〈李雙雙小傳〉 第一節 李準圖解政策的農村小說 第二節 大躍進題材的表現 第三節 新農民形象的刻畫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反叛意識的浮現──北島與《波動》 第一節 詩人北島的小說創作 第二節 療癒心創的文革敘述 第三節 探尋方向的風格實驗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人道主義的省思──茹志鵑與〈剪輯錯了的故事〉 第一節 從「歌頌」到「鞭撻」的茹志鵑小說 第二節 立足人道精神省思政治亂源 第三節 以意識流手法深化現實主義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生命本相的扣問──劉恆與〈伏羲伏羲〉 第一節 劉恆的「農民生活支柱」小說 第二節 生存本能與文化規範的衝突 第三節 敘述聲音與人物對話的反差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人文精神的彰顯──王小波與《黃金時代》 第一節 王小波小說迷宮的入口 第二節 反思存在與追求自我 第三節 自由敘事與狂歡語言 第四節 小結 結 論 在蜿蜒前行中找尋出口 一、在文學與政治間掙扎 二、對歷史與人性的反思 三、對形式與語言的探索 參考文獻 作品集 專書 報紙與期刊論文 會議論文 學位論文 網路資料
作者介 宋如珊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專任教授退休、曾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主編、秀威「大陸學者叢書」和「現當代華文文學研究書」主編等。 著有專書《隔海眺望──大陸當代文學論集》(2007)、《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2002)、《翁方綱詩學之研究》(1993)等,另發表多篇大陸當代文學、兩岸文學交流論文,並曾於《文訊》雜誌、《聯合報》兩岸版撰寫專欄文章。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