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及吳承恩的《西遊記》,是中國民間文學的瑰寶,不僅雅俗共賞,而且歷久彌新。自明代成書以來,獲得了無數讀者的喜愛。三部書雖然都採虛構的小說體裁,但敘事皆有所本。《三國演義》鋪陳漢末魏、蜀、吳鼎立爭雄;《水滸傳》描述北宋時梁山泊劇盜橫行齊、魏的故事;《西遊記》則由唐代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的史實,以創造性的想像力渲染成了滿天神佛、熱鬧好看的奇幻世界。
由於三書在定本成書以前,即以講經、說書的話本形式流傳民間數百年,書中的人物個性、情節及事蹟,早為庶民百姓津津樂道,而成為整個民族記憶的一部分,代代相傳。
為了讓小朋友們領略這三大名著的魅力,並從中理解民族文化,陶冶文學情操,琢磨純正中文的寫作技巧,我們結合了漫畫的形式,編繪這套〈漫畫中國文學名著〉。首先推出《三國演義》,接著再陸續出版《西遊記》及《水滸傳》,除了原著精華的故事情節以外,在閱讀關鍵處還設計了一些精彩有趣的專欄;如賞析文史趣聞的「談文說史」,展示鬥智祕訣的「紙上談兵」,臥遊寰宇的「西遊勝境」,以及分析梁山英雄心理入微的「好漢快活林」等。
全書末附有解說,介紹作者、創作時代背景、作品評價,並指導如何閱讀。「問答教室」則以輕鬆的問答方式,針對小讀者可能有的疑問補充各種資枓。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的長篇歷史小說。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動亂的時代。曹操有才幹、有謀略但又狡詐。他從平亂投軍開始,抓住命運給予他一個又一個的機會,逐漸擴大自己的勢力,最終「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平定了北方。而劉備,同樣是在平亂中投軍,但一路炊坷,屢遭挫折。他憑藉頑強的毅力和遠大的志向在奮鬥,終於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困境。孫權儘管沉著、剛勇且善於用人,但他卻是以坐保父兄的遺業為出發點的,因而決定了這個人物缺乏遠見和主動性的缺點。
鬥智是三國英雄史詩最燦爛的一頁。諸葛亮的巧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高唱空城,都顯示他是智鬥的佼佼者。劉備聞言失箸,卻巧借驚雷加以掩飾,顯示出他處險境而不慌亂的大將風度。曹操持刀刺董卓,在敗露的瞬間把「持刀」說成「獻刀」,令人嘆服他的應變能力。「官渡之戰」曹操憑著智謀,以少勝多。「赤壁大戰」,孫劉兩家,又是以智慧博得喝采之聲。這意味著,英雄之所以能成為英雄,絕非一次偶然的結果,而是個人奮鬥與個人智慧的完美結合。
當然,智慧與勇敢是分不開的。諸葛亮若不勇敢,絕演不出「草船借箭」和「空城計」的絕唱。關羽也就沒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刮骨療毒」等壯舉。趙雲也不可能單槍匹馬殺入百萬敵軍之中。英雄的生命軌跡,就是一首「力」的頌歌。典韋在惡仗中苦戰,被刺身亡,死了半天竟仍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那是何等的威勢。相比之下,那些在戰場上嚇得渾身哆嗦,聞風而降的膽小鬼,怎能與英雄二字有緣?
《三國演義》歌唱了這些亂世英雄,寄託了作者的希望和他個人的情感,並且使用了各種文學的表現手法,比如對比、襯托、誇張和白描等等,栩栩如生地描述了這些英雄的生平。在語言上,作者也成功地將口語和文言加以變革,使之更生動、簡潔明快、通俗化。
《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刻本甚多,流傳甚廣。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國演義》,是經過清朝康熙年間的毛綸、毛宗崗父子評校後的版本,該版本是公認的最佳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