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前言 第1章 包羅萬象的心理學 1-1心理學是什麼? 1-2心理學的淵源 1-3心理學始祖──馮特 1-4第一個心理學流派 精神分析學 1-5第二個心理學流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 1-6第三個心理學流派 人本主義心理學 1-7基礎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 1-8基礎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 1-9基礎心理學 數學心理學 1-10基礎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1-11基礎心理學 知覺心理學 1-12基礎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1-13基礎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1-14基礎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1-15基礎心理學 情感心理學 1-16基礎心理學 語言心理學 1-17基礎心理學 感覺心理學 1-18基礎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1-19基礎心理學 計量心理學 1-20應用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1-21應用心理學 文化心理學 1-22應用心理學 殘障心理學 1-23應用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 1-24應用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1-25應用心理學 工商心理學 1-26應用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 1-27應用心理學 學校心理學 1-28應用心理學 社區心理學 1-29應用心理學 法庭心理學 1-30應用心理學 災難心理學 1-31應用心理學 家庭心理學 1-32應用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1-33應用心理學 運動心理學 1-34應用心理學 交通心理學 1-35應用心理學 宗教心理學 1-36應用心理學 藝術心理學 1-37應用心理學 自我心理學 1-38應用心理學 醫療心理學 1-39心理學的衍生領域 性心理學 1-40心理學的衍生領域 政治心理學 1-41心理學的衍生領域 經濟心理學 1-42心理學的衍生領域 空間心理學 1-43心理學的衍生領域 軍事心理學 1-44心理學的衍生領域 異常心理學 ◎人物介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勒內.笛卡兒/伊曼努爾.康德/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法蘭西斯.培根/約翰.洛克/威廉.馮特 第2章 心理、身體與大腦的關係 2-1感覺與知覺 2-2心與腦 2-3知覺的種類 2-4視覺 2-5聽覺 2-6觸覺 2-7嗅覺 2-8味覺 2-9末梢神經與中樞神經 2-10大腦皮質 2-11腦損傷和失語 2-12視錯覺 2-13感覺與順應 2-14支應性理論 ◎人物介紹──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約翰.華生/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伊凡.彼得羅維奇.巴夫洛夫/艾德加.約翰.魯賓/赫爾曼.艾賓浩斯/海因茨.寇哈特 第3章 認識自己的線索 3-1情感與情緒 3-2情感發生的過程 3-3性格與人格 3-4性格的類型論與特質理論 3-5恩斯特.克雷奇默和薛爾頓的類型論 3-6榮格的類型論 3-7性格的特質理論 3-8各種性格測驗 3-9 A型人格與B型人格 3-10智力測驗的項目 3-11 IQ(Intelligence Quotient) 3-12 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3-13各種情結 3-14自卑感與優越感 3-15周哈里窗 3-16身分認同 3-17中年身分認同危機 3-18老年身分認同危機 3-19接受死亡 ◎人物介紹──恩斯特.克雷奇默/埃米爾.克雷佩林/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哈里.斯塔克.沙利文/卡倫.荷妮/埃里希.塞利希曼.佛洛姆/阿爾弗雷德.比奈/大衛.韋克斯勒 第4章 認識一個人的線索 4-1非語言溝通 4-2動作倒錯 4-3識破謊言 4-4表情透露的深層心理 4-5無法識破的謊言 4-6人類的六種需求 4-7如何察覺對方的自我表現欲 4-8「知性化」的隱情 4-9從血型能知道什麼? 4-10手足與性格 4-11從夢的解析了解潛意識 4-12夢的種類 4-13各式各樣的症候群 4-14人格異常者的特徵 第5章 職場實用心理學 5-1記憶的機制 5-2情節記憶、語意記憶和程式性記憶 5-3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5-4記憶的變形──偽記憶 5-5自傳式記憶 5-6前瞻性記憶 5-7高齡者的記憶 5-8挖掘記憶的方法 5-9解決問題的技巧 5-10片面提示與雙面提示 5-11得寸進尺法 5-12以退為進法 5-13低飛球策略 5-14古典制約 5-15操作制約 5-16外在動機 5-17內在動機 5-18社會動機 5-19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5-20匱乏動機與成長動機 5-21班度拉實驗 5-22比馬龍效應 5-23 PM理論 5-24激發幹勁的方法 5-25霍桑效應 5-26委託的方法 5-27責備與命令的技巧 5-28破窗效應 5-29海恩法則 5-30暈輪效應 5-31單純曝光效應 5-32林格曼效應 5-33同儕/團體壓力 5-34旁觀者效應 5-35冒險遷移 5-36如何組成一支有效率的團隊? ◎人物介紹──愛德華.桑代克/伯爾赫斯.法雷迪.史金納/亞伯特.班度拉/詹姆斯.傑爾姆.吉布森/科特.考夫卡/庫爾特.施奈德/李夫.維高斯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第6章 戀愛實用心理學 6-1異性的魅力 6-2接近性的效果 6-3好意的回報性 6-4個人空間 6-5同步性 6-6巴納姆效應 6-7博薩德法則 6-8怎麼坐,才能拉近心的距離? 6-9心情好轉效果 6-10吊橋效應 6-11午餐技巧 6-12自我揭露 16-3跟蹤狂 6-14家暴(家庭暴力) 6-15為什麼我們仍然要結婚? 6-16孩子如何改變一個人? 6-17育兒和依附 6-18皮亞傑和柯爾伯格的發展理論 ◎人物介紹──尚.皮亞傑/約翰.鮑比/安娜.佛洛伊德/梅蘭妮.克萊因/哈里.哈洛/愛利克.霍姆伯格.艾瑞克森/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勞倫斯.柯爾伯格 第7章 認識心理狀況 7-1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7-2壓力與壓力源 7-3壓力管理 7-4防衛機制① 7-5防衛機制② 7-6防衛機制③ 7-7心理疾病 7-8焦慮症 7-9身心症 7-10人格障礙 7-11思覺失調症 7-12憂鬱症 7-13各種恐懼症 7-14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7-15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7-16 LD(學習障礙) 7-17自閉症 7-18進食障礙──厭食症、暴食症 7-19性方面的障礙──性功能、性別認同 7-20亞斯伯格症候群 7-21兒童的心理疾病 7-22逃學 7-23蟄居 7-24霸凌 7-25家內暴力與兒童虐待 7-26各種心理療法 7-27精神分析式心理療法 7-28個人中心治療 7-29認知行為療法 7-30心理諮商 7-31自律訓練 7-32意象療法 7-33家族療法 7-34藝術療法 7-35精神科藥物治療 7-36催眠療法 7-37整合心理治療 7-38團體心理治療 7-39森田療法 7-40內觀療法 7-41懷舊療法 ◎人物介紹──亞倫.貝克/阿爾伯特.艾利斯/森田正馬/吉本伊信/卡爾.羅傑斯/馬丁.賽里格曼/理查.拉薩魯斯/弗朗茨.安東.梅斯梅爾 ・參考文獻 ・後記 ・索引
日本大學文理學部心理學科教授,1954年出生。日本大學藝術學部電影科畢業後,就讀日本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研究影像解讀機制的認知心理學。
後來投入臨床工作,任職於群馬大學醫學部神經精神醫學教室,從事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的認知障礙相關研究。
另外也積極投入動畫研究,曾任日本動畫學會會長,現為學會理事。
享受有日文的生活,曾留學東京,熱愛筆譯。
譯有《3小時「日常心理學」速成班!》、《3小時「男女心理學」速成班!》、《1分鐘掃描人心!情緒心理學速查詞典》、《向阿德勒學習:為活得更好而工作》、《超譯戰國武將決策術》,以及多種歷史、旅遊、生活實用書。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