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兒童人權之父最後的回憶錄與隨筆
|
|
Pamiętnik i inne pisma z getta |
|
|
|
|
|
|
|
|
ISBN |
9789869899017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优惠价 |
RM66.75 *
|
作者 |
雅努什・柯札克
|
译者 |
林蔚昀 |
出版社 |
網路與書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0-07-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20 页. 19.5.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电子书试读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我在。我有重量。我有意義。我可以。我會。」
「我活著的目的不是讓別人愛我、讚嘆我,而是為了行動、為了去愛。」
「我有義務照顧這個世界。」
他背負黑暗,穩穩向光移動,
在絕望中奮力做該做的事,
去愛,去感受,去思考,去行動。
隨柯札克遺筆,深入從容就義傳說後的現實,
掀開悲慘幽暗的帷幕,凝視歷史現場的累累傷痕,
見證絕境裡他如何直面當下,沉穩思考,堅定行動。
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畢生關注兒童人權與教育,是當代兒童教育先鋒,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即依其理念制定。他是醫師、作家、教育家、社會運動者,也是猶太孤兒院院長。二戰期間,他婉拒外界救援,與收容的孩童在華沙猶太隔離區相伴,最終一同被押運往滅絕營而喪生。他和孩子們遠去的身影,是世人對其最強烈、深刻的印象。然而,除了前衛的教育論述、英雄式的悲劇結局,我們還認識柯札克的什麼?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兒童人權之父最後的回憶錄與隨筆》,收錄柯札克離世前三個月在猶太隔離區斷續寫下的日記,以及人生最終三年隨筆記下的文字。由這些零碎紀錄,他本人與猶太隔離區的樣貌,突破悲戚模糊的歷史印象完整浮現。
年逾六十的柯札克書寫當下艱困的日常,也回溯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壯年歲月。我們看見一位傳奇人物立定志向的起點、為信念戰鬥的一生,讀出貧困、飢餓、病痛、死亡在黑暗裡徘徊,看到記憶中慈愛善良的他,經受挫敗時也流露出尖酸惡毒與絕望迷茫——我們凝望他支離破碎的一面,也見識與所有人一樣不完美的他,在動盪不安中怎麼去愛、去感受,如何為孩子、為實踐理念,不斷思考,持續行動。
1942年八月,押解猶太人的德軍走向孤兒院大門。柯札克暫且擱下筆,日記再也沒有寫完。未完的文字鋪往死亡的幽暗路,而他踩踏苦痛前行的腳印裡,留存著向光明的掙扎、堅持與想望。
本書特色
.柯札克研究專家 Marta Ciesielska 註釋,波蘭文學史學家 Jacek Leociak 導讀,作家/譯者林蔚昀波蘭文直譯——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親筆記下的最後歲月,跨越近八十年,繁體中文重現。
.揭開英雄傳說、悲慘故事的帷幕,面對真實的歷史,看見柯札克在困境中為所應為的堅持與深思,見證遭遇重重打擊的凡人身心,如何成就不凡之事。
名人推薦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作家)
波蘭女孩台灣男孩 蜜拉士愷(創作者)
花亦芬(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所專任教授)
陳建仁(中央研究院院士暨特聘研究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前召集人)
蔡伯鑫(精神科醫師、作家)
——誠摯推薦
好評推薦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這本書,在死蔭幽谷中,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鼓舞讀者們見賢思齊,努力在大愛成聖的道路上勇往邁進!——陳建仁(中央研究院院士暨特聘研究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前召集人)
這本書像是小說,也像詩,在逐漸拼湊出那個遙遠世界的過程裡,死亡的陰影總存在某處,但真正照亮的,是每一個真實生命的片刻連結。——蔡伯鑫(精神科醫師、作家) |
|
|
|
|
|
|
|
|
|
|
|
|
|
|
目錄
譯者序:穿越黑暗的帷幕——柯札克最後的日記和隨筆告訴我們的事(林蔚昀)
繁體中文版編選說明(編輯部)
導讀 傳說掩蓋下的柯札克與猶太隔離區(亞采克‧李歐恰克 Jacek Leociak)
猶太隔離區日記
第一部
第二部
猶太隔離區隨筆
給親切的猶太先鋒隊成員,在閒暇時解讀
給猶太人委員會的人事部門
捷爾納街三十九號的第一步
給古斯塔夫.維里科夫斯基的信
關於主要收容之家
中旬的報告〔在主要收容之家〕
中旬的報告(在捷爾納街三十九號)
沒有算計的誠實
關於給垂死街童的醫療部門計畫
關於主要收容之家的員工
給一位身分不明的女士的信
給亞伯拉罕.蓋普納爾
給赫許.卡利謝
給一個身分不明的女孩的信
摩西的聲音……來自應許之地的聲音……(逾越節的隨想)
給主要收容之家的信
給猶太人委員會藥局部門公會成員的信
關於「警察和孩子」的計畫
兩個棺材(在斯摩察街上和西利斯卡街上)
提供建議的辦公室
提供建議的辦公室和新來的孩子
戰後我要怎麼活
他們為什麼禱告?
兩個奇怪的夢
同一件事可以是好或壞
母親想啊想的,她不知道
沃莎小姐
諾瓦茨卡小姐
快樂
生命的故事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雅努什・柯札克 Janusz Korczak
本名亨利・哥德施密特(Henryk Goldszmit),1878(或1879)年出生於波蘭華沙環境優渥的猶太家庭,是知名兒科醫生、作家、教育家、社會運動者,為兒童人權與教育奉獻畢生,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
幼時所見貧民窟兒童困境,使柯札克很早便關注兒童權益;少年因家道中落,他以家教工作養家,此時期也開始發表教育類文章;自華沙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即被徵召到日俄戰爭前線爲軍醫,令他體會戰亂給孩童帶來的痛苦。1912年,柯札克就任猶太孤兒院「孤兒之家」(Dom Sierot)院長,經營孤兒院期間,他推行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還開設「同伴法庭」讓孩子學習自治。二戰時,他婉拒外界救援,於1942年陪同收容的猶太兒童前往集中營,和孩子一起遇難。
柯札克之教育觀點被視為當代兒童教育潮流先鋒。1979年適逢其百歲冥誕,聯合國將該年定為「國際兒童年」。1989年通過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有逾兩百個國家簽署,其精神即源於柯札克的理念。柯札克年少便投入寫作,著作甚豐,本書以外的代表作品有《如何愛孩子》、《麥提國王執政記》、《當我再次是個孩子》等。
譯者簡介
林蔚昀
1982年生,臺北人。長年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易鄉人》、《自己和不是自己的房間》等書,譯有《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麥提國王執政記》、《麥提國王在無人島》、《布魯卡的日記: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孤兒之家故事》、《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選集》等作。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