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要為台灣的原住民描繪一張完整的藝術覽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原住民藝術表現的多元有如一座繁花似錦的花園,居住於本島的原住民至少來自十大不同部族,各自的文化面貌又展現多元文化的殊異性,要從一而觀全貌,幾乎不太可能。本書著者林建成以他多年深入實地田野調查的成績以及研究毅力,費時數年撰寫攝影完成這一本《台灣原住民藝術田野筆記》,其中包括許多難能可貴的第一手拍攝紀實照片與資料,完整地介紹台灣原住民各大族群的文化藝術,引領讀者一探這充滿「原初」奧深的藝術花園。
著者林建成本著對台灣原住民文化保存研究的使命之外,他還有著一股屬於田野調查工作者的滿腔熱忱,時常穿梭在部落間的他,除了積極探訪原住民的各項文化活動、藝術工作者,也深入族群與原住民產生良好的互動,在記錄原住民文化藝術的同時,也傳達了原住民「生活即藝術」的美學態度,因此在《台灣原住民藝術田野筆記》一書裡,雖是藝術範疇的討論,卻少不了音樂、舞蹈、服飾、身體裝飾、建築,甚至祭儀的文化內涵,這也正說明原住民藝術概念不能自外於部族信仰文化,也無法以一般人認知的「藝術」框架去陳述一個單一形式。
了解原住民藝術極難從單一藝術的觀點切入,或純粹討論其藝術表現,因為原住民藝術所呈現的是一個整體生活內容的文化表現,無論是何種藝術表現:手工藝品、服飾、舞蹈、音樂,誠如著者的觀察,「它的『功能』和『作用』好像超過藝術性質。從另一角度來看,『文化』與『藝術』實際上就是藉著這種方式,存在它們的生活空間裡頭的。」
本書內容涵蓋廣泛、陳述深入,本書分為十五個章節,每一章節的鋪陳,詳盡介紹台灣各大部落的歷史文化與精神信仰,也分項逐類呈現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從傳承和演變討論歲月變遷下的原住民文化藝術,然後在原鄉與遷徙的過程中,分析原住民的分布狀況;對原住民來說代表文化傳承的祭儀:卑南族的猴祭、阿美族的豐年祭、泰雅族的祖靈祭、東排灣族的部落年祭、雅美的收穫祭、賽夏族矮靈祭等。祭典內所用的器皿用具、所著的服飾、所跳的舞蹈,每一部族的象徵圖紋以及現代部落藝術工作者對它的沿用與創新。
知道「拔牙」曾經是某些部落女子愛美的象徵嗎?什麼是「八部合音」嗎?什麼又是「故事木板雕」?知道魯凱族的石雕傳說嗎?如何分辨不同部落的衣飾裝扮?知道以貼紙代替紋手儀式的文化變遷嗎?Balailai(巴萊萊)是怎樣的舞蹈?部落祭儀是怎麼進行的?各部族的圖騰又有怎樣的不同與意義?在一九九九年的南島文化節中,來自太平洋群島、大洋洲及東南亞半島等地的南島部族,和台灣原住民有怎樣驚異的邂逅與巧合的文化共象?這些包羅萬象的內容,記述了台灣原住民多元的文化面貌;著者更親身接觸原住民藝術工作者,記錄了A-sang劇團、多位陶藝工作者、麥承山的陶藝推廣、新興村的陶藝發展與生命步道、各部族的雕刻家、卑南族現代歌謠之父陸賢文、鹿野國中原住民竹鼓樂團等,著者一步一腳印式的踏實探訪與田野調查,為台灣原住民藝術留下了彌足珍貴、可供紀實的一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