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王陽明思想具有濃厚的實踐性格,由良知擴充到人生道德、事業以及與自然萬物之關係等,可因個人體會而有不同程度之發揮。本書所收五篇論文之觀察角度不同,立論之重點也有差異。基本上採取橫向與縱貫的方式,在橫向方面分析陽明文獻中種種用語及觀念之內涵;在縱貫方面,則與宋儒尤其是朱子,以及禪宗思想,乃至陽明後學們作比較,希由此深入了解陽明心學的理論內容及其效果。陽明在世時即講學不輟,以振興斯道自任。
其門人弟子遊歷四方聚會講學,也充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之淑世精神。王學中人強韌的生命力與親近民間的作風,至今仍能撼動人心。這是王陽明思想中極為可貴的地方,值得重視。如何穿透時空,使這種實踐精神再度活躍於當今社會,實為陽明學研究上的重要課題。本書在前賢的研究基礎上選擇較具學理性,又尚未被充分討論之主題作為研究對象。作者希望經由一些重要思想觀念的比較研究,求得較為完整清楚的了解,使讀者易於進入陽明學的世界。
作者簡介
鄧克銘
1955年生,臺灣省臺中縣人。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哲學,1993年),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宋明理學、中國佛學。著有《大慧宗杲之禪法》(1986)、《法眼文益禪師之研究》(1987)、《張九成思想之研究》(1990)、《宋代理概念之開展》(1993)、《華嚴思想之心與法界》(1997)、《理氣與心性:明儒羅欽順研究》(2010)等書。
序 章
第一章 王陽明之天理觀的新義及其實現一、前言二、「心之本體即是天理」的特殊涵義三、天理與良知之相互融攝的關係四、批評朱子「析心與理為二」之論據五、如何實現天理之問題六、結論
第二章 王陽明心學中之性體觀的特色一、前言二、性與心、理之關係三、關於「性即是氣」之解釋四、性無善無惡與性之本體五、陽明後學求證性體之理論背景六、結論
第三章 論王陽明之「知為心體」及其與禪宗的比較一、前言二、 陽明文獻?「心之本體」的表現方式三、良知為心之本體的心學特色四、禪宗之「知為心體」的形成及其涵義五、王陽明與禪宗之「知為心體」的比較六、結論
第四章 王陽明心學中之「無心」的意義一、前言二、宋儒對無心之看法三、嚴灘問答:王陽明心學中之「無心」的表達方式四、從心之本體看無心之涵義五、無心之心學特色六、結論
第五章 王陽明以鏡喻心之特色及其異說一、前言二、「心如明鏡」與體用一源三、磨鏡之喻與本體工夫合一論四、王陽明與禪宗之「以鏡喻心」的比較五、陽明後學對「以鏡喻心」之異說六、結論
後 記引用書目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