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篇 總論
1-1 蕭新煌教授的學術實踐座標圖
張翰璧、楊昊
1-2 追求社會學想像四十年:轉向、開拓與突破
蕭新煌
第二篇 行動與策略:社會運動與環境治理
把民間社會及社會力找回來/徐世榮
2-1 台灣社會運動研究領域的制度化(1980-2017):文獻回顧與引用分析的觀點
何明修、黃俊豪
2-2 台灣反核運動的開端:1979-1986
劉華真
2-3 韓國社會運動團體與民主改革:以「參與連帶」與「經實聯」為例
朴允哲、李京兒
2-4 新興工業國家之風險治理挑戰:以2005年台灣狂牛症爭議事件為分析
周桂田
2-5 台灣土地改革再審視
徐世榮、廖麗敏
2-6 影響風險意識與支付意願之個人因素:以台南水患治理為例
許耿銘
2-7 核廢風險溝通的反思:核廢政策的公共審議
杜文苓、謝蓓宜
2-8 台灣邁向低碳社會的公眾態度與政策變遷
林宗弘、蕭新煌、許耿銘
第三篇 凝聚與記憶:台灣與東南亞客家
把客家帶進社會學,把社會學帶進客家/張維安
3-1 誰需要劉善邦?砂拉越石隆門帽山客家共和國的重建
張維安、張翰璧、黃子堅
3-2 「客家帶」的歷史與空間形成:以台灣和馬來西亞為例
張翰璧
3-3 客家人的移動構圖與聚散連結之時位考察初探
黃世明
3-4 打破客家刻板特色與比較研究的挑戰
林本炫
3-5 馬來西亞霹靂州嘉應客家移民及其網絡關係
林開忠
3-6 檳城嘉應、大埔、永定、惠州與增龍五個客家社團內部與外在的關係
利亮時
第四篇 台灣向前行:東亞與東南亞研究的生根與深耕
撐起東南亞研究的學術新空間/王宏仁
4-1 越南與中國罷工的比較:防禦型與攻擊型的威權國家
王宏仁、陳志柔
4-2 又見「懶惰的土著」?:越南台商工廠的勞動政治
龔宜君
4-3 台灣東南亞研究的發展第一個三十年與下一個三十年:蕭新煌教授的貢獻
楊昊
4-4 泰國拉瑪九世(1946-2016)政治遺緒的初探
陳佩修
4-5 台灣的韓國研究、韓國的台灣研究
金潤泰
第五篇 治理與福祉:台灣第三部門與青年的四十年轉進
治理與福祉:台灣第三部門與青年的四十年轉進─蕭新煌教授的貢獻與影響/官有垣
5-1 台灣第三部門治理的實證研究:1990年代迄今
官有垣
5-2 台灣非營利組織之評估與公私協力:以十年衛生財團法人輔導計畫為例
陸宛蘋
5-3 父母教育期望對青少年憂鬱症狀影響的社會階層差異
范綱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