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由趙文豪、崎雲、謝予騰、林餘佐組成的「斑馬線詩人戰隊」,是在斑馬線文庫社長許赫的提議下,於2018年成立了「博士生專欄:預約華文新詩21世紀2020年代」。 《指認與召喚──詩人的另一個抽屜》集結四位不同風格的創作者,歷時兩年,以特定主題作為切入,趙文豪的「那些名之為詩的」專欄、崎雲的「幻肢與幻技」專欄、謝予騰的「詩辨」專欄、林餘佐的「召喚以技藝」專欄,通過散體行文的方式,詩人們不僅寫詩,也讀詩、論詩──分享詩人的風格形成,創作技藝與作品哲思,文學的議題與機制等。 集結本書四位詩人不同角度的閱讀視野,或拋磚引玉,開啟思考與對話的途徑;或點燃靈思,重新看見被遮蔽的事物。 本書特色 斑馬線文庫第一本的詩論書,預約華文新詩21世紀2020年代。 由2012年冬天開啟提倡「告別好詩」的詩人許赫,於2018年集結四位博士生詩人:趙文豪、崎雲、謝予騰、林餘佐,以特定的主題與固定的頻率發表在斑馬線文庫的「博士生專欄」,通過創作者與研究者的身分,從創作經驗與閱讀視野作為書寫的途徑,開啟詩與當代的對話及交點。
詩是吾黨之能事 ◎唐捐 小徑指南 ◎楊佳嫻 七年級論詩人的逆襲 ◎楊宗翰 趙文豪/那些名之為詩的 第一首詩的抵達 從詩社的參與說起 詩與文學獎 詩的作用論 詩的自發論 詩人的敏感度 詩的語言與情感 新詩與現代詩 交點/焦點:現代詩批評的閱讀 打破語言的慣常 詩的第一門課 崎 雲/幻肢與幻技 在虛幻之中自我詰問的證據 你一直致力的風格不是你的命運 其他玩具的快樂,也曾是我給它的 在虛擬中見實境 寫長寫久的關鍵 有什麼比一條路更美的 如實的生活感 隱喻的方法 存在是對自我的消耗 光下的影子和每一首詩 關於詩歌的一點餘緒 謝予騰/詩辨 到底詩還是散文? 詩的資格 改變「好詩」 現代詩和現代詞 現代詩不該很難 評一次詩,像剖一顆西瓜給你看 談談詩人的自我懷疑 青春新詩夢 —關於那些我大學畢業以前發生的事 關於文學獎 詩的姿態與本質 林餘佐/召換以技藝 迷人的徒勞 迷宮 亡者之言 追憶、再現與哀悼 詩意棲居 繞過傷口寫字 石頭裡的聲音 我感覺…… 語言的未竟之處 儀式:詩
作者簡介 趙文豪 艋舺人,在1986的盛夏出生。喜歡詩。目前為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候選人。著有《灰澀集》、《寫作門診室》、《遷居啟事》詩集(斑馬線出版)、《都ㄕˋ有鬼》靈異詩集、論文集《典律的錨準:2005-2013年三大報新詩獎研究》、《美力台灣AR》魔法書。 崎雲 本名吳俊霖,1988年生,臺南人。畢業於臺南二中、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現就讀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班。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周夢蝶詩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世紀六十周年紀念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及各地方文學獎等。 著有詩集《回來》(角立,2009)、《無相》(斑馬線,2017)、《諸天的眼淚》(寶瓶,2020)以及散文集《說時間的謊》(臺灣東販,2019)。 謝予騰 成大中文博士,半滯留西南部的輕中年,雖然沒錢又失去了老車,但還有機車、女人、啤酒和狗,並繼續努力繼續往東海岸去;論文寫了一堆,才發現學術這類的東西,根本無岸與盡頭。 作品散見各文學雜誌,出版詩集《請為我讀詩》(2011,逗點)、《親愛的鹿》(2014,開學)、《浪跡》(2018,斑馬線),短篇小說集《最後一節車廂》(2015,開學),並與海穹出版合作科幻小說計劃撰寫中。 林餘佐 嘉義人。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 出版詩集《時序在遠方》(二魚文化)、《棄之核》(九歌)。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