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一九七四年溫健騮出版詩集《帝鄉》,作品大多寫成於一九六九至一九七〇年之間,作品絕大多數不分行,内容頗多與現實社會政治互相呼應,與溫氏前期作品,大異其趣。可惜詩集沒有公開發行,時下讀者難以尋覓索閲。本次復刻,除修正個別錯別字外,内容不作更動,保留當年原貌,重新出版,領略溫氏如何貫通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抒寫當時當地的家國感懷。 「一九六八年以後,在外國,作為中國人,感受是強烈的。我重溫了一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投身到與中國人有切身關係的現實裏。我覺得,寫詩光是弄弄矛盾語法,做些古語翻新,追求文字的感性,是不夠的。那樣,只能走到死巷裏,我要走出來。現在,我高興自己走出來了。」——溫健騮《學苑・文社講演》,一九七四年九月一日
自序 第一輯:鏡花 黎明 預言 獅子 沙 不是追悼 獨自 覺 十月十五日 戰場 冬天 詩 洛磯山所見 我的妻子 向晚 鈕扣和女像 花木蘭 依卡勒斯 刑 最後 寫給一隻爛蘋果——兼致「五.四」 進行曲 破鞋子 第二輯:紅堤 錯字 自由的國土 神語 廣治郊外 和一個越戰美軍的對話 和平會議 素描 劊子手的死 捐軀 復興 出賣影子的人 真蹟 亞洲 夫婦 御像 放逐 一隻膝蓋 漁樵閒話 聲音 帝鄉 父親和兒子 習慣 交通指示 附錄 論溫健騮詩中自我意識的省察與表現(節錄) 陳穎怡 感覺溫健騮的詩 鄧阿藍
作者簡介 溫健騮 一九四四至一九七六,廣東高鶴人,在香港成長,一九六四年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一九六八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在美期間,詩風大變,創作《帝鄉》等一系列不分行詩作,形成個人獨特的風格。一九七四年由美回港,先後擔任《今日世界》出版社、《時代生活》出版社編輯,最終任教香港大學中文系。一九七五年參與創辦《文學與美術》雙月刊,一九七六年因病過世。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