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緣起 易之篇 《周易》是一本什麼書? 第一節 《易》蘊各見 第二節 《易》道溯源 第三節 《易》河流布 因緣和合易與醫 第一節 醫易因 第二節 醫易緣 第三節 醫易果 第四節 醫易義 《周易》架構層剖析 第一節 《易經》組件龍點睛 (一) 卦、爻、辭—《易經》的基本組件 (二)卦—易的基本單元 (三)爻—卦的基本單元 第二節 《易傳》釋經虎添翼 (一)裁斷卦義參〈彖傳〉 (二)卦爻辭釋考〈象傳〉 (三)解說乾坤〈文言傳〉 (四)哲理發揮〈繫辭傳〉 (五)八卦象義〈說卦傳〉 (六)卦列有序〈序卦傳〉 (七)雜糅眾卦〈雜卦傳〉 第三節 《周易》映世鏡多稜 相摩相盪卦示醫 第一節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一)從太極到八卦的義蘊 (二)從太極到八卦的演進 第二節 六十四卦位義參 (一)上下之位 (二)前後之位 (三)內外之位 (四)剛柔之位 (五)象形卦位 (六)旁通卦位 (七)反象卦位 (八)交對卦位 (九)內互之卦 (十)動變之卦 附錄:《易傳》筮法 多端變化爻啟醫 第一節 簡明陰陽爻 第二節 複雜爻位變 (一)爻位上下 (二)天人地位 (三)陰陽之位 (四)上下同位 (五)得位與否 (六)貴賤之位 (七)居位尊賤 (八)得中與否 (九)順逆承乘 (十)朋比為鄰 (十一)遙相呼應 (十二)爻位吉凶 卦爻立象以盡意 第一節 卦爻構模—大千世界一卦裝 (一)設卦以盡情 (二)繫辭以盡言 第二節 卦爻活看—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爻位分析法 (二)取象會意法 (三)德行義理法 醫學心鑒《易》中藏 第一節 「生生之謂易」—全生之謂醫 (一)生生之道 (二)生生之醫 第二節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而能通得醫真 (一)天人氣變 (二)醫象各變 (三)圓機活變 (四)治隨機變 第三節 後續篇將要展開的話題 (一) 「一陰一陽之謂道」—妙通陰陽之謂醫 (二)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器合一謂中醫 (三) 「立象以盡意」—援象以說醫 (四)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明理通道醫境現 溫故以啟新 第一節 《周易》基本知識鞏固 (一)經與傳 (二)卦與爻 第二節 學《易》主要學什麼? 道之篇 道,真的不可道嗎? 第一節 可道之道 (一)本原之道 (二)規律之道 第二節 中醫是否講道理? (一)道與理有何區別? (二)格物致知道理明 體天之道 第一節 宇宙之演 第二節 曆法之式 原醫之道 第一節 天人之道 (一)天人之應應於醫 (二)宇宙之模模示醫 (三)曆法之印印在醫 第二節 氣之道 (一)道以氣為本 (二)元氣論VS原子論 (三)一氣貫中醫 (四)中醫研究VS研究中醫 第三節 陰陽之道 (一)太極圓通醫道顯 (二)先天八卦陰陽演 (三)十二消息卦參研 (四)陰陽相推道理衍 第四節 五行之道 (一)後天八卦時空現 (二)五行變通以盡利 為醫當如何「法」道? 第一節 中道VS西學 第二節 通道明理必由路 參考書目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緣起 象之篇 象的意蘊 第一節 識象 (一)有感即為象 (二)立象以盡意 (三)法象而行事 第二節 明象 (一)觸類可為象 (二)象本質為氣 第三節 悟象 精彩醫象 第一節 藏象──一臟一系一天地 (一)藏象真容涵萬象 (二)震木少陽肝系象 (三)離火太陽心系象 (四)坤土至陰脾系象 (五)兌金少陰肺系象 (六)坎水太陰腎系象 (七)有名無形三焦象 (八)有腑而成奇恆象 第二節 經絡象──一經一緯一世界 (一)經絡溯源 (二)經絡本象 (三)穴位之象 (四)建構法象 (五)經絡真象 第三節 體質象──一形一神一格局 (一)身心各異呈各象 (二)體質隱伏病演象 (三)治養求本本質象 第四節 病邪象──一因一緣一際會 (一)六氣為模六淫象 (二)形態實相瘀血象 (三)效應符號括痰象 第五節 診象──一症一證一病狀 (一)望聞問切四診象 (二)證象 第六節 藥象──一草一木一太極 (一)四氣象 (二)五味象 (三)升降象 (四)五色象 (五)部位象 (六)形狀象 (七)質地象 (八)習性象 (九)時間象 (十)地候象 (十一)炮製象 (十二)配伍象 (十三)參卦象 (十四)論藥象 第七節 方象──一排一布一陣法 (一)協同陣象 (二)圓轉陣象 (三)象會陣象 (四)運方活象 中醫自有大氣象 參考書目 《簡明人體經絡與常用穴位圖冊》 骨度折量寸圖(正面) 骨度折量寸圖(背面) 手太陰肺經與腧穴圖 手太陰肺經 常用穴位 手陽明大腸經與腧穴圖 手陽明大腸經 常用穴位 足陽明胃經與腧穴圖 足陽明胃經 常用穴位 足太陰脾經與腧穴圖 足太陰脾經 常用穴位 手少陰心經與腧穴圖 手少陰心經 常用穴位 手太陽小腸經與腧穴圖 手太陽小腸經 常用穴位 足太陽膀胱經與腧穴圖 足太陽膀胱經 常用穴位 足少陰腎經與腧穴圖 足少陰腎經 常用穴位 手厥陰心包經與腧穴圖 手厥陰心包經 常用穴位 手少陽三焦經與腧穴圖 手少陽三焦經 常用穴位 足少陽膽經與腧穴圖 足少陽膽經 常用穴位 足厥陰肝經與腧穴圖 足厥陰肝經 常用穴位 督脈與腧穴圖 督脈 常用穴位 任脈與腧穴圖 任脈 常用穴位 【附錄】穴道筆劃索引
作者簡介潘毅廣東省韶關市人,1956 年生。自廣州中醫學院畢業後即留校任教,後又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師從名醫關汝耀。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參與或負責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專案及課題。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及廣州正安醫館坐診,臨床擅長呼吸、消化系統疾病、奇難雜症的診治,以及體質調理。由於作者長年沉潛醫易相通之道,知識淵博,並能活用多媒體,因此講課精彩生動,內涵豐富。曾獲南粵(廣東省)優秀教師獎,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屆全校教師講課競賽第一名,另外也榮登評師網「2009 年全國醫學專業最受歡迎十大教授榜」以及搜狐教育網「2010 年廣東省最受歡迎十大教授榜」。在校內外系統講授過「中醫基礎理論」、「周易與中醫學」、「中醫學概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一年通」等課程;在商界領袖班、國學班、養生班、企業培訓中多次開設「中醫養生智慧」「周易智慧與中醫養生」「黃帝內經與中醫養生」「中醫體質養生」「家庭健康與飲食調養」等課程與講座。作者習醫從醫三十餘年,在教學與臨床實踐中學養日深,致力於從理論到臨床的原味中醫研究與傳播,現已退休,仍透過線下線上課程繼續培育中醫人才。相關著作:《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靳士英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主任醫師。曾任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解放軍總後衛生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組組長。相關著作:《簡明人體經絡與常用穴位圖冊》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